1960年除夕,毛主席吃了一口葱花饼,却摔筷子:饼有问题,别吃了
1960年大年三十晚上,毛主席和家人团聚,一块儿吃了顿团圆的年夜饭。
毛主席瞧着那葱花饼挺诱人,就夹起一块尝了尝。可没嚼几口,他脸色突然一沉,猛地把筷子往桌上一拍,大声说道:“这饼不对劲!大家别吃了!”
大家正一头雾水呢,毛主席突然开口:“去,把大厨程汝明给我找来!”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一个普普通通的葱花饼能有啥不对劲?难道是负责的大厨出了问题?
程汝明给毛主席当厨师的时间可不短,从1954年开始算起,他给毛主席做饭都做了22个年头了。身为厨艺高超的厨师长,程汝明对毛主席的口味和身体状况特别上心,所以毛主席很少对他生气。
但是,给毛主席做厨师,真不是件容易活儿。他对吃的要求不算高,可对吃饭时间却挺讲究。因为毛主席有个习惯,就是吃饭没个点,一工作起来经常就把吃饭给忘了。
毛主席曾对厨师们笑道:“要是人不用吃饭那该多好,能省下大堆时间呢!”
肚子饿得咕咕叫时,才想起得找点吃的,这样一来,厨师就得时刻准备着,一叫就得上菜。
另外,毛主席的厨师还得遵守一条重要规矩,那就是他们的身份得保密。就连程汝明自己的家人,也只晓得他是在给大领导掌勺,至于到底是哪位领导,那就不得而知了。
炒完菜后,程汝明有个习惯,就是把食谱给烧了。为啥呢?因为这些菜单都是根据毛主席的身体和口味专门弄的。他怕菜单要是传出去,被坏人知道了毛主席的身体咋样,那可就不好了。所以啊,菜单用完就得烧掉,安全第一。
毛主席对吃的要求挺简单,但他有个明确的规定,就是不能搞大鱼大肉那一套,也不能浪费食物。
有回,毛主席忙到深更半夜,程汝明看着心疼,就琢磨着怎么给主席弄点好吃的,给主席补补身子。
但他心里清楚,毛主席历来言出必行,一旦给手下人下了命令,谁都不敢不照做。
有一天,程汝明路过一个水塘,瞅见里面有鱼在游,他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决定自己动手到水塘里逮鱼,这样一来,就能省下买鱼的钱了。
程汝明有一手好厨艺却没地方秀,他最拿手的就是烹鱼,其中他最爱聊的一道菜就是“武昌鱼”。那是在1956年,毛主席来武汉考察,顺道去长江边逛了逛。程汝明就照着湖南的烧法,把鱼和苏子叶一块儿炖了。毛主席尝过后直夸好吃,后来写《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诗时,还特地提到:“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了武昌的鱼。”
程汝明把从池塘里捞的那条鱼,好好做了一番,然后给毛主席送了上去。
毛主席瞅见这道菜,脸色立马变得严肃,他问:“这鱼打哪儿来的?我之前不是讲过,别弄这些大鱼大肉的吗?”
程汝明把鱼的由来讲完,毛主席的脸色这才慢慢好起来。不过,吃完饭以后,毛主席还是认真地对程汝明说:“下次可别这样了,你能琢磨着去抓鱼,老百姓也能想到,还是多留些鱼给他们享用吧。”
程汝明给毛主席当厨师的22年间,就1960年大年三十那晚的葱花饼,让毛主席生了气。
由于经济拮据,毛主席对自己的吃的方面管得更紧了。到了大年三十晚上,饭桌上就摆着三盘菜。他跟大家伙儿说:“这样挺不错的呀,大家都知道,现在是艰难时候!这顿饭虽说没啥山珍海味,但已经算很丰富了!”
不过,毛主席夹起一块葱花饼,刚咬了几口,脸色就变了。他立马把筷子一扔,说:“这饼不对劲,大家别吃了!”
把厨师长程汝明叫过来后,毛主席一脸认真地问他:“你给我讲讲,这葱花饼到底啥情况?别想着忽悠我。”
程汝明吞吞吐吐地透露了实情,说是毛主席想吃葱花饼。可程汝明心里直犯嘀咕,这都到年夜饭了,桌上愣是没一道肉菜,这怎么行呢!
做葱花饼那会儿,程汝明把肉给剁得细细的,接着跟面搅和一块儿,最后用猪油烙成了葱花饼,这样就把肉悄悄地藏进去了。
毛主席瞧见程汝明一脸愧疚,心里明白他是为了自己好,就开口对他说:“这种葱花饼,往后就别做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