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百年光影传奇映照城市历史文脉

悦享青岛 5天前 阅读数 0 #社会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电影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光影交错中,独具一格的城市美学渐次建构,斑驳的城市记忆悄然写就。青岛,这座见证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与中国的电影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碧波万顷是天然的取景框,红瓦绿树是最佳故事场,从历史建筑,到自然景观,再到风土人情,一百多年来,电影忠实地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也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与城市深深地融合共生。

追溯百年之前青岛市南与电影的缘分,位于太平路的亨利王子饭店(今栈桥王子饭店)与湖北路17号的水兵俱乐部(今1907光影俱乐部)是绕不开的两座建筑。1900年,亨利王子饭店专门开辟了音乐厅放映外国电影,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地之一。始建于1899年的水兵俱乐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院,自1907年正式投入使用,放映当时非常时髦的无声电影,培养了青岛电影史上第一批观众。如今,该场所变身1907光影俱乐部,如一台历史的摄影机,捕捉着青岛的风云变幻,转动着城市与电影的缘分胶片。

沿着历史的轨迹漫行,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一隅到全球化,中国电影产业的漫漫征程,位于中山路97号的中国电影院亦是默默见证者。

30年代,中国电影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1931年,由由中国电影先驱张石川和上海两位资本家合资建设的山东大戏院(今中国电影院)正式开幕,成为青岛首家由中国人开办的电影院,打破了外资影院的垄断,宣告民族影业崛起。开幕当天,放映由影后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胡蝶更亲临剪彩,中山路一度拥堵。今天的中国电影院保留了诸多历史元素,如原始马赛克墙体、民国售票窗、老放映机等,成为传承电影文化、唤起城市记忆的文化锚点。

青岛市南不仅拥有如诗如画的山海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电影历史底蕴,亲历中国电影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重要历程。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以青岛为背景或取景栈桥、八大关等标志性景点的《劫后桃花》《到自然去》《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接连涌现,市南的城市风貌作为清晰的视觉符号出现在银幕中。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市南区八大关的蝴蝶楼。1935年,影后胡蝶主演、青岛“影坛三杰”之一洪深编剧的中国首部以青岛为叙事核心的电影《劫后桃花》在此拍摄,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开山作”,1936年2月2日青岛公映时山东大戏院发布广告称其为“以青岛史实为背景的伟构”,蝴蝶楼因此得名。岁月悠悠,楼内陈列的胡蝶旗袍、《劫后桃花》剧照以及洪深的剧本,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电影历史。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非诚勿扰》《手机》《送你一朵小红花》《抓娃娃》等众多经典影视剧作接踵而至,奥帆中心、八大关、栈桥、小青岛、迎宾馆等接连闪现,市南元素大放异彩,影视基因不断沉淀延续。以此为根基,市南区未来将充分挖掘自身的电影文化资源,打造“光影市南”文化名片,以自然禀赋、历史积淀与科技赋能、产业创新,续写新时代的光影传奇。(通讯员:尹文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悦享青岛

悦享青岛

记录青岛,分享身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