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新台币升值,台湾省寿险公司却快被拖垮?

桐桐看趣事 2天前 阅读数 15 #社会

汇市方面,美元指数4月开盘104.179,收盘99.646,录得4.36%的跌幅,其间最低触达97.910。而在此之前,美元指数已长期维持在105以上的高位,且于今年1月10日以109.6567创2023年以来的最高值。最新数据显示,美元指数徘徊在100.38附近,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400点左右。

在全球经济的大棋盘上,当下一个明显的趋势正在浮现:新一轮美元潮汐周期来临,而这一次,老美正驱动美元贬值。

美元贬值逻辑

回顾过去,美元贬值多由降息驱动。降息意味着货币的借贷成本降低,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增多,其价值自然被稀释。

一般而言,降息会出现软着陆与硬着陆两种状态。所谓软着陆,是一种较为温和的经济调整方式,在降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同时,尽量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避免出现大幅波动;硬着陆则相对惨烈,往往伴随着经济的急剧衰退、失业率飙升等负面效应 。

“懂王”为了发债,一直积极与美联储沟通,试图推动美联储在当下这个时间点降息。但美联储却以美国经济状态良好,通胀问题尚未完全控制为由,拒绝轻易降息。

常规手段行不通,那就只能剑走偏锋,于是,对等关税政策登场。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市场对美元以及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信心大减,进而引发了前段时间令人瞩目的股债汇三杀局面。

这种混乱的市场状况,也让美联储不得不重新审视降息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众多国家若前往海湖庄园与美国谈判,也势必会迫使美国做出一些政策调整,包括货币方面的动作。综合内外部因素来看,所有迹象都表明,美元正朝着贬值的路径前行。

贬值背后的利益博弈

美元贬值,对于美国和“懂王”而言,实则暗藏诸多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之一便是 “跨债”。全球众多国家的外汇存底大多以美元为主,而这些国家为了让美元资产实现增值,往往会选择购买美债。

过去近三年,美元指数从80几一路攀升至 100 多。不妨设想一下,若某国持有 100 亿美元的美债成本,在未来一两年甚至三年内,美元贬值,指数从 100 掉到 80,那么该国持有的美债本金就直接缩水了 20%。

如此一来,持有美债的国家在美元贬值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协助美国减轻了债务成本压力,美国成功地将债务压力转嫁给了其他非美货币体系,正如那句 “你图我的利息,我图你的本金”,这便是美债配合美元潮汐周期玩的一场复杂游戏 。

台湾省保险公司的危机困局

近期,中国台湾省的新台币对美元在短时间内升值了 9%,这一数字看似平常,实则已引发了一场金融 “地震”,尤其是对台湾省的保险公司。

在以往,台湾省保险公司有着一套看似完美的投资逻辑:保险公司收集大量投保人的资金,然后拿去购买美债。当时美债利息大概在 4.25% 左右,由于保险公司在台湾省的预定利率是 2%,如此一来,保险公司可以轻松净赚 2.25% 的利息差。

同时,由于新台币与美元之间存在汇率差,保险公司还能从中赚取汇差,这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套利买卖 。

美元对新台币惊人的贬值幅度

然而,新台币的突然急升 9%,彻底打破了这一美好局面。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持有的美元计价资产瞬间贬值了 9%。原本计划赚取的 2.25% 利息,在扣除这 9% 的贬值损失后,立马出现了 6.75% 左右的账上浮亏。

可以想象,如果美元指数从 110 掉到 100 就已经造成如此影响,那么未来若从 100 再降到 80,按照同样的逻辑推算,台湾省所有保险公司的资产将大幅缩水,面临资不抵债的困境,倒闭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台湾省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过去三十年累计外汇储备达5775亿美元(截至2025年2月)。这些外汇储备中,逾80%被寿险公司用于购买美债,形成“外汇储备—寿险投资—美债持有”的闭环。

这种“借短贷长”的策略在美元强势周期尚可维持,但当关税战引发美元贬值、美债收益率攀升时,危机便悄然降临。这场因汇率变动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在台湾省保险行业悄然上演。

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让持有美债的国家分担债务压力只是其中一步,而美元潮汐周期的另一半,则是 “收割”。

美国在美元高位时,将美债出售给其他国家;当美元贬值到一定程度,比如未来美元指数降至 80 时,美国再用贬值后的美元以低价买回美债,从中赚取巨额利差。

这样精打细算的一套操作下,美国不仅减轻了债务负担,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财富的回流与增值 。

如今台湾省保险公司面临的危机,只是美元贬值浪潮下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美元潮汐周期的继续推进,还会有哪些行业、哪些地区受到冲击,又会有哪些新的经济格局变化出现,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深入思考。

文章素材来源黄士铨看世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桐桐看趣事

桐桐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