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自媒体“幸福模板”背后的真相:别让流量毒鸡汤毁了你的家庭幸福!
你是否经常在各种自媒体渠道刷到批判异性的内容?比如老公应该怎么样?好老公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家庭怎么被老公毁的?家庭不幸福都是老婆造成的。
这种内容在各个媒体渠道非常的泛滥,但是流量却非常可观。里面非分析的头头是道,乍一听感觉非常有共鸣,似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但你是否能够客观看待这些信息呢?
这些内容给家庭幸福制定了模板,给夫妻双方塑造了典范,让我们都产生了自己很不幸福的想法,感觉另一半亏欠了自己,当你产生这种负面感受的时候,感情的裂痕就已经出现了,因为你已经为另一半制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
大数据时代,每个平台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都会给每个人进行人格画像,当你对这类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产生共和互动的时候,大数据就确认了你对这类内容感兴趣,他会更多的给你推荐这类内容,从而让你重复观看相似内容。重复多了,谣言也会变成真相。当我们大量摄取这类信息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潜意识已经受到了影响。我们对家庭中对方的行为很容易贴上负面的标签,从而影响自己对待对方的情绪。而自己的不良情绪又会通过行为和语言来感染对方。当对方接受了你的负面情绪,而用负面情绪回应你的时候,就更进一步的验证了你对他的负面看法,又一次强化了这些内容的正确性,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无限的死循环。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个性,认知都是不同的,怎么可能有通用的标准呢?人与人的相处,特别是家庭关系,他重要的是一种内心感受,而不是像招聘员工一样,非要给他制定一个行为标准和准则。然而这些自媒体渠道为了获得流量,会尽量的将内容朝负面去引导,因为负面情绪更容易获取人们的关注,更容易诱发人们的共鸣,你看骂人可以骂几个小时,但是谁表扬人表扬几个小时的呢?
试想一下,如果你刷到一个批判男性的视频,结果共鸣的女性特别多,那说明什么?既然引发的共鸣数量如此巨大,那么这个就不属于极个别现象。既然是一个通用行为,那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呢?
男性和女性本身逻辑就完全不同,而这类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偷换概念,拿男女的差异点来制定对方的行为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并且人本身就是自私的,而这类内容都会站在受众群体获取利益的角度来叙述,从而获得赞同。
不得不说,互联网的信息茧房,为男女都制定了很高的标准,看得多了,身边似乎就没有人可以使自己满意,现在单身很多似乎和这个现象不无关系。
当这些博主夸夸其谈的赚取流量,而我们暗自神伤,是不是像一棵绿油油的韭菜?
生活是自己的,感受也是自己的,我们不能成为了别人的韭菜,却去伤害与自己最亲近的人,毕竟这些博主不是陪伴你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