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智驾30颗传感器协同作战,奇瑞智驾大模型重塑感知与决策

冷月又轻吟 3周前 (03-19) 阅读数 0 #科技

奇瑞汽车在3月18日发布的猎鹰智驾系统,凭借其30颗高性能传感器与端到端大模型技术,重新定义了智能驾驶的硬件架构与算法逻辑。作为奇瑞智能化战略的核心成果,这套系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异构冗余设计以及全球领先的算力支持,构建了全场景、全地形覆盖的智能驾驶能力,展现了奇瑞深耕智能化领域15年的技术积淀。

硬件架构:30颗传感器构建全域感知网络

猎鹰智驾的硬件架构以“精准感知”为核心,搭载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在内的30颗传感器,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环境感知体系。以星纪元ET为例,其硬件配置包括1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和12颗摄像头,覆盖车辆周围360度无死角监测。

远距离感知: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可识别300米外的障碍物,激光雷达在低照度环境下仍能精准探测200米范围内的物体,确保高速场景下的提前预警。

中短距冗余:毫米波雷达负责中距离动态目标追踪,超声波雷达则聚焦近距离泊车场景,最小探测距离可达0.2米,解决“最后一米”的泊车难题。

异构冗余设计:不同传感器在功能上互为备份,例如激光雷达与视觉系统协同工作,即使某一传感器失效,系统仍可通过数据融合保障安全。

智驾大模型:从感知到决策的端到端优化

奇瑞自主研发的猎鹰智驾大模型采用端到端(E2E)技术,将感知、决策与控制环节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与拟人化水平。

数据驱动:依托全球240亿公里验证数据与“数字平行宇宙”仿真平台,模型每天完成2000万公里学习与100万公里验证,覆盖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等场景。

毫秒级决策:通过多传感器数据实时融合,系统可在0.45秒内完成路径规划与动作执行。例如,在90km/h时速下,猎鹰智驾能精准避让“鬼探头”行人,背后是70万组紧急避让数据的训练支撑。

场景泛化能力:2025年将落地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与世界模型(WM),可实现多策略推理与未来场景预测,进一步优化复杂城市路况的通行效率。

技术底蕴:安全为基,协同生态

奇瑞的硬件架构与算法模型始终以安全为核心。例如,猎鹰智驾900采用六重冗余设计(感知、域控、通讯、供电、转向、制动),即使单一系统故障,仍能保障车辆安全状态切换(故障诊断覆盖率>99%)。同时,奇瑞与华为、英伟达、地平线等全球伙伴共建协同生态,通过联合算力部署(基础算力2000 Pflops,联合算力14000 Pflops),为智驾系统的持续进化提供算力保障。

从传感器协同到算法优化,奇瑞猎鹰智驾的硬件架构与大模型技术,不仅体现了对安全与效率的双重追求,更彰显了中国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的技术话语权。正如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所言:“奇瑞的智能化,从不缺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冷月又轻吟

冷月又轻吟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