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从罪臣之孙到“巾帼宰相”,在其墓中的发现颠覆想象
2013年,在陕西省咸阳市,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豪华的唐代古墓。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这座墓的墓主是唐朝有名的女强人,人称“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
谁也没想到,考古发现跟史书上的说法差太多了,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
大家都知道,上官婉儿这个人,在历史上评价挺两面的。有的人特别佩服她的文学和政治本事,觉得她很厉害;但也有人瞧不上她,说她一个女人,还瞎掺和朝政的事。另外,还有人传她感情生活挺乱的,跟武三思、崔湜、张昌宗这些人都有过感情上的瓜葛。
上官婉儿,她真的和外面传的那些事儿一样吗?
上官婉儿的墓被发掘出来后,她墓里的墓志铭也被修复好了。这些宝贝东西给我们揭开了那段复杂多变的历史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上官婉儿。
【一、从罪臣之孙,到高宗才人】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上说,她十三岁那年就当上了才人,聪明伶俐,啥都会,写起文章来跟龙飞凤舞似的,反应也快得跟闪电一样。
上官婉儿13岁那年就成了唐高宗李治的妃子,这其实是武则天给牵的线。要说婉儿和武则天的关系,那可得从她刚出生那会儿说起了。
婉儿的爷爷上官仪,以前可是朝廷里的大官,但可惜,他卷入了废后那档子事,跟武则天结了仇,结果全家都遭了殃,被杀了头。婉儿因为是女的,算是捡了条命,可也被贬成了奴隶,打发到掖庭去做那些又苦又累的活儿。
婉儿的妈妈郑氏特别看重教育,所以她从小就读了很多诗书,对文史也特别了解,成了个才女。这事儿连武则天都知道了,说婉儿挺有才华的。
接着,武则天把婉儿叫来,当场给她出了个题目。婉儿真是挺给力,很快就写好了一篇文章,文字特别漂亮,思路也很巧妙。武则天看后一个劲儿夸好,当下就决定让她脱离奴仆身份,留在自己身旁帮忙起草诏书,就像贴身秘书一样。
从那以后,武则天对婉儿是越来越看重了。可这就碰到难题了,就算武则天想给婉儿升官,但在唐朝那会儿,女官的职位最高也就只能升到五品。
武则天琢磨出一个主意,她让唐高宗李治把婉儿册封为才人。这样一来,婉儿身为妃嫔,就能一步步往上升,直到做到一品大员的位置。就这样,婉儿算是有了个挂名的头婚。
但话说回来,婉儿长得那么美,武则天咋能安心让她给李治当妃子?其实那时候的李治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他和婉儿之间啥事也没有。婉儿整天跟在武则天屁股后面帮她忙政务,说白了就是武则天的一个得力女助手,才人这个身份,不过是个表面的说法,她们可不是真的姐妹情深。
很多人不明白,婉儿和武则天看起来应该是仇敌,因为武则天把婉儿的族人全给杀了,可婉儿为啥还对武则天那么忠心?
对婉儿而言,在那危机四伏的皇宫里头,能活下来才是头等大事。那些几乎没咋见过的老祖宗们,跟眼前这位女皇帝比起来,那肯定是女皇帝更重要。再说武则天这人,也算是个会用人、看重才能的君主,婉儿跟在她身边,既能施展自己的本事,还能捞到不少好处和权势。至于那个唐高宗李治,说白了就像个摆设,婉儿跟他其实没啥实质性的来往。
【二、宫里宫外,如鱼得水】上官婉儿虽然在名义上被算作是唐高宗的才人,但实际上她挺自在的。她在皇宫外面有自己的房子,能够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年纪一天天大起来,婉儿对这段没感情的婚姻越来越不耐烦。但她毕竟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平日里打交道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全是围着武则天转的。这么一来,她竟慢慢对武则天身边的张昌宗有了点特别的感觉。
婉儿和张昌宗经常走动,两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壮。有回宴席上,他们竟敢在武则天面前公然传情。
武则天火了,一挥手,把小刀甩向婉儿,刀尖在她额头上划了一道疤!打那以后,婉儿老实多了,再也不敢乱来。
但她地位显赫,手握大权,身边从不缺追随者,有的是才子俊杰想跟她拉上关系。
有一次,武则天让上官婉儿和她侄子武三思一块编写国家的历史。写着写着,武三思就开始向上官婉儿示好,没多久,他们俩就走得很近了。
武三思长得一表人才,加上他和婉儿都是武则天的心腹,所以在政治上他们总能互相帮衬,这段关系就这么维持了好久。不过说实话,婉儿和武三思之间的感情并不怎么牢靠,里面掺杂了太多关于利益的东西。他们更像是彼此手中的一枚棋子,到了关键时刻,说让就让出去了。
【三、政变中立功,成为中宗的昭容】705年那会儿,发生了神龙政变,武则天坐了15年龙椅后,被人逼着退了位,然后唐中宗李显就当上了皇帝。
上官婉儿瞅准机会,换了个阵营站队,就这样轻松地当上了唐中宗的妃子昭容。
这块墓志铭上也这么写着:“在神龙元年的时候,她被册封为昭容。”
现在上官婉儿已经42岁了,早过了能当后宫嫔妃的岁数。很明显,这场“婚事”跟以前那次一样,都是为了利益。这样一来,上官婉儿又能自由进出皇宫,就像个内宫里的宰相,帮李显处理了不少国家大事。
因此,她虽说是个后妃,但本质上却是个大臣。
上官婉儿政治手腕高明,深得唐中宗李显的赏识,地位水涨船高。李显对她特别喜爱,特地在她的府邸里建了不少景致,又摆上了好多稀世珍宝。
没错,她为皇帝能做的贡献可不少。上官婉儿跟武三思、崔湜都挺合得来。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子,崔湜则是出身贵族,他们俩对李显都很有帮助。
【四、 一代女相惨淡收场】唐中宗李显当皇帝那会儿,他的皇后韦氏心里头憋着坏,一门心思想跟武则天学。她不只自己想要那把龙椅,还撺掇李显把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
这种事真是前所未有,大臣们全都不赞成。特别是上官婉儿,她反对得最厉害。
墓碑上刻着:
昭容伤心欲绝,拼死进谏,掏心掏肺地求皇上......先是恳请皇上彻查真相,严惩恶人,可皇上就是不听;接着提出辞职不干,回家养老,皇上也没答应;再后来,说要剃发为尼,出家修行,结果还是被拒绝了;最后没办法,昭容说要喝毒酒自尽,差点真就闹出人命来。
这举动简直就是豁出去了,用生命来进谏。
为了拦住这出离谱的事儿,上官婉儿先是试着好好劝说,接着就提出辞职来吓唬人,之后又说要去当尼姑,最后干脆拿命来赌。
从这事儿能看出来,她真是个有本事、有骨气的忠臣,满心满眼都是国家和君主。
看清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阴谋手段后,上官婉儿决定联手太平公主,把她们给扳倒,然后支持李旦坐上皇位。
说实话,根据留下来的历史记载,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关系那肯定不一般。她俩岁数差不多,又都是在武则天手底下长大的,想必从小就挺合得来,因此她俩亲近也是很自然的事儿。
710年那会儿,韦皇后跟安乐公主一块儿把唐中宗李显给毒死了,朝廷立马就乱了套。权力嘛,一下子就落到了韦皇后的手里。
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劝韦皇后坐上皇位,另一边,婉儿和太平公主却悄悄用李显的名义写了一份遗嘱,说是让李重茂当太子,相王李旦来帮忙治理国家,韦皇后,就尊称为皇太后。
两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临淄王李隆基带着兵马冲进了皇宫,搞起了唐隆事变。李隆基一路砍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接着直奔上官婉儿的房间而去。
李隆基跟他姑姑太平公主是一伙的,按理说,婉儿也应该算是他们那边的人。婉儿拿出了她之前就已经写好的那份遗诏,说她自己是站在李唐皇族这边的,而且还挺李隆基他老爹李旦来帮忙管事儿。
可谁都没料到,李隆基一时怒上心头,狠心一挥刀,就把婉儿的性命给断送了。
关于这事儿,墓碑上是这么说的:他突然冲向锋利的刀刃,一下子就没了命。那时候,他刚好四十七岁。
换句话说,上官婉儿在47岁那年,其实是被人冤枉杀掉的。她这一辈子都挺聪明,可没想到最后竟然会这么突然,又这么不风光地走了。
李隆基这么做,可不是因为没看清楚状况。很明显,他就是故意的。你想,像她这么危险的女人,留在身边可不好对付。她现在已经是个大官了,二品,这次还立了大功。等新皇帝一上台,怎么奖赏她,还真是个头疼事儿。
婉儿遭遇不幸后,这场政治斗争还远远没画上句号。
李隆基为啥要干掉婉儿?一方面,婉儿这人确实不简单,有点威胁。另一方面,李隆基心里明白,他除掉韦皇后那帮人后,接下来要面对的棘手对手,就是他的亲姑姑太平公主了。
家里有个太平公主就已经让他头疼不已,更别提做了多年内宰相的上官婉儿了。所以,跟在太平公主身边的上官婉儿,这回是非得除掉不可了。
婉儿离世后,太平公主一直努力为她讨回公道。一来,她们俩感情是真的好;二来,太平公主想通过婉儿的遭遇,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顺便衬出李隆基的不近人情,好让李隆基的名声受损。
墓志铭上说:太平公主心里很难过,特地送来了五百匹绢作为吊唁之礼,还派了使者前来祭奠,悼词里满是深情厚谊。
太平公主慷慨解囊,拿出了500匹绢,帮上官婉儿争取到了一处安息之地。她还亲自写了篇悼念的文章,并且派人去墓地祭奠上官婉儿。
过了1000多年,这座古墓终于被世人发现,但里面的好多细节,考古人员真是想破了头也没明白。不过,随着考古不断进行,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也慢慢有了答案。
首先,这墓里头有五个大窟窿,叫天井。在唐朝那会儿,只有三品或以上的大官死了才能有这么高级的墓。所以,你瞧,上官婉儿那时候地位得多高。
可奇怪的是,那陪葬的东西总共有170多件,全都是做得挺简单的陶俑,就连墓里的壁画也是画得特别糙,这跟上官婉儿那么高的身份地位,实在是不搭边儿。
更离奇的是,那墓穴被破坏得惨不忍睹,就连放尸体的棺材和尸体都不翼而飞了,原本放棺材的台子也被翻了个底朝天。这是不是让人给盗掘了?
不过一般来说,盗墓贼主要是冲着财宝去的,他们不会乱动墓葬里的其他东西。瞧瞧现场留下的那些线索,感觉不太像是盗墓贼干的活儿,更像是有人存心想搞破坏。
到底是谁跟上官婉儿有那么大的仇,非得在她死了之后把她的坟给刨了?
从唐隆政变这事儿看,很明显这是李隆基搞的鬼。说实话,在唐朝,官方毁掉坟墓的事儿并不稀奇。皇上要是生了气,或者想吓吓以后的人,就会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来“收拾”死去的人。
有人认为,李隆基在捣毁太平公主的驸马武攸暨坟头的时候,可能顺手也把上官婉儿的墓给刨了。反正不管啥原因,李隆基动上官婉儿的坟,说白了就是给太平公主那帮人提个醒,让他们老实点。
跟那破破烂烂的坟墓比起来,上官婉儿的墓志铭真是写得非常豪华。历史学界好多人都觉得,这墓志铭是太平公主让人写的。整篇文章里,差不多一半都在讲婉儿出身有多高贵,提到了她老爸、爷爷辈的官职、经历这些事儿。
关于她的事迹记录得相当简略,但主要讲了她是如何勇敢地站出来,对抗韦皇后,保护李唐皇族的。婉儿先后四次上书直谏,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加坚定,真是个文臣的好榜样。
幸运的是,李显看重上官婉儿的本事,派了好多太医来给她治病,还向婉儿保证,不会让安乐公主当上“皇太女”。婉儿对李显的明智之举心存感激,就自己提出来,要从昭容降到婕妤的位置。
这段记录把上官婉儿描绘得特别光彩照人,跟史书上说的那种随风倒的小人形象完全不同。
史书,都是后来的人修的。而墓志铭,那可是当时的人就写好的。按道理说,墓志铭里记的事儿,应该更靠谱些。
大家都知道,史官写历史时,对那些有权有势的女人,往往是批评多于夸奖。就像上官婉儿,没少被史官说三道四。武则天也一样,史官写她的时候,把她跟吕后相提并论,没啥好话。
所以说,上官婉儿实际的能耐肯定比史书上写的还要强。你想,要是她没有超高的情商和本事,作为一个犯了罪的人,怎么可能一步步爬到权力的顶峰?
得说说的是,墓志铭快结尾时,太平公主把上官婉儿夸上了天,写了像“就像潇湘水干涸,宛委山崩塌,珍珠沉入水底,美玉摔碎连城都换不回”这样的句子。还有“刚看到坟前的松树,耳边仿佛就静静响起了坟里的声音。愿你我情谊,千年万年,像椒花颂歌一样流传。”这些既赞美又哀伤的话,真的可以看出她们俩感情有多深。
不少人看完这几句话,心里头不由自主地为她们那超凡脱俗的友情所打动。她们相互扶持,相互赞美,在充满男性主导的世界里,活出了自己的独特风采,既是好友,也是心灵相通的知己。
另外,太平公主心里也清楚,婉儿的死跟她脱不了干系。只不过,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失势之后,这位老朋友竟然又被卷了进来,就连坟墓都给人毁了。
上官婉儿墓葬的出土,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实实在在的线索,能帮我们验证和修改历史记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唐女宰相的模样。
说实话,婉儿表面上风光无限,但说到底,不过是李唐皇室权力游戏里的一颗棋子。她外表好像能挑能选,其实,都是别人在幕后操控,很多时候她根本做不了自己的主。
尽管如此,她还是拼尽全力把分内事做到最好。她把心思全放在了工作上,卷入了唐朝许多重大事件。虽然最后她的结局不太圆满,但她这一辈子足够让后人感到惊叹。
说到底,上官婉儿那可是个事业上的女中豪杰。她碰上的那些男人,说白了就是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看看她的墓志铭,很明显,她和太平公主那可是真心实意的好姐妹。
大家对上官婉儿有啥看法?来,说说你们的想法,留言告诉我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