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赖昌星拿3700万想打点我,也曾想干掉我!

浅念情韵 2天前 阅读数 3697 #情感

1994年,海关总署的副署长牟新生,突然接到一份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的举报材料,这份材料揭露了一个涉及党、政、军高层的特大走私案件。

他发现,案件的核心人物——赖昌星,正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干扰他的调查。赖昌星拿出了3700万人民币,想要“打点”牟新生,甚至,还曾想过要“干掉”牟新生。

接下来牟新生会怎么做?

赖昌星与牟新生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社会处于巨大变革的前夕。那时的赖昌星,不甘于平凡的生活,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偷渡到香港从商。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人脉匮乏,每一项都是横亘在赖昌星面前的难题。但他凭借着自己的精明和勤奋,逐渐在香港的商业圈中找到了立足之地。

他从最底层的小生意做起,积累着资金和经验。到了80年代,赖昌星已经小有所成,他以港商的身份回到福建晋江发展。

回到晋江后,赖昌星充分利用自己港商的身份优势,积极融入当地的商业和社交圈子。他出任了晋江市外商协会负责人及泉州同乡会负责人,他还到北京开公司,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1991年2月,赖昌星将户口迁到了香港,正式成为香港居民。同年,他注册创办了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香港美好企业有限公司,兼营进出口和成衣贸易。

4月,他迁居香港,6月又在香港注册成立“远华国际有限公司”。此时的赖昌星,在商业上可谓是顺风顺水,公司业务蒸蒸日上。

赖昌星商业帝国不断扩张的背后,却是违法犯罪活动的暗流涌动。

1994年初,他成立了“厦门远华集团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开始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他走私的货物涵盖了成品油、植物油、香烟、汽车、化工原料等多个领域,案值惊人。

牟新生有着丰富的公安工作经验,在公安系统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1998年底,他从公安部调任海关总署任副署长。

此时的海关系统有一项非常严峻的任务——打击走私犯罪。牟新生决心要在海关这个新的岗位上,为打击走私犯罪贡献自己的力量。

牟新生到任海关总署后,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他深入了解海关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制定打击走私的策略和方案。

他注重加强海关队伍的建设,提高海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社会上的走私动态,收集相关的情报信息。

1999年4月,牟新生收到了一份从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转来的举报材料。这封署名为“一群伸张正义的人”的举报信,揭开了一个惊天大案的序幕。

正邪较量

牟新生收到那封举报信后,仔细地阅读了信中的内容。信中详细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赖昌星为首的远华集团的走私犯罪行为。

举报信中指出,远华集团走私的货物种类繁多,案值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形容“赖昌星一伙走私的成品油之多,足以满足厦门人游泳用”,这样的描述让牟新生深感震惊。

随信列出的涉案人员更是让他意识到了案件的严重性。

涉案人员涉及党、政、军厅局以上领导干部16人,包括当时的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总参二部部长姬胜德、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和厦门市委、市政府几位领导干部。

牟新生向总署党组提出建议,给中央写个报告,由中纪委牵头,有关部门公检法都参加。

他认为,只有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办案合力,才能彻底查清这个案件。总署党组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将报告提交给了中央。

十几天之后,也就是1999年4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海关总署提交的报告上做出批示,要求彻查此案。

让牟新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中央领导批示下发前6天,赖昌星就已经知道了消息。

早在1998年8月中旬,“一群伸张正义的人”就曾将举报材料寄给了当时的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杨前线是赖昌星的好兄弟,他转手就把这封信交给了赖昌星。

所以,这也让赖昌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和应对。

赖昌星为了阻止案件的调查,他先后携带3000万元人民币巨款进京活动。他把主要目标锁定在了牟新生身上,认为只要把牟新生“摆平”,这个案子就有可能不了了之。

赖昌星到北京后,找到了公安部的一位局长,也是牟新生的同事。他试图通过这位局长来接近牟新生,并进行贿赂。

这位局长对牟新生非常了解,他知道牟新生是一个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人,不会被金钱所诱惑。于是,局长对赖昌星说:“赖老板您拉倒吧,姓牟的不会吃你一口饭的。”

赖昌星听后,无奈之下只好作罢,但他并没有死心。

1999年6月20日,牟新生带领办案人员飞抵福州,正式展开对远华案的调查。赖昌星得知消息后,扬言:“中央来人办案也需要当地配合,我们不怕!来一批我搞定他一批,就不信中央专案组的人是金刚不坏之身!”

他一方面继续四处活动,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关系网,试图干扰和阻碍案件的调查;另一方面,他开始销毁证据。

赖昌星把自己办公室的电脑硬盘拆了下来,扔到了白鹭洲湖里,他以为这样就能销毁所有的犯罪证据。

对于赖昌星的这些能力,牟新生已有耳闻。但和这样一个“对手”较量,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就连他这个老公安都估计不足。

有一次,记者问牟新生:“在远华案查证的时候据说有一个传闻,就是赖昌星要弄点黑资料把您诬蔑了,免得这个案子再查下去。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这样的传言。”

牟新生回答说:“这是他和厦门海关的前任关长杨前线通话时讲的,他实际上确实这样做的。

因为我已经进驻了,杨前线跟他说那个姓牟的最坏,他不把你抓住是不会罢休的,后来赖说不是正在搞‘三讲’吗,我们给他搞点黑材料寄到中央去,先把他恶心一下,实在不行将来想办法把他‘灭了’。”

牟新生一开始并不相信赖昌星有这么大的能耐。

情报部门的领导告诉他要注意安全,还建议他不要散步,但他并没有太在意。他觉得中央已经成立专案组要办赖昌星了,赖昌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动作。

然而,中央领导同志非常关心他的安全,亲自给福建省委的领导说,新生同志在福建的安全由你们全权负责,还给牟新生配了两个警卫。

远华案的终结

经过专案组的不懈努力,2000年,远华案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专案组查明,自1996年以来,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及其他走私犯罪分子在厦门关区大肆走私,案值达530亿元人民币,偷逃税款300亿元人民币。

厦门海关公职涉案人员160余人,让赖昌星的违法犯罪行为无所遁形。

赖昌星在得知案件调查取得重大进展后,感到大势已去。

他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选择了潜逃国外。他以为逃到国外就可以逍遥法外,但他低估了我国政府打击犯罪的决心。我国政府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等渠道,对赖昌星展开了全球追捕。

在国外的日子里,赖昌星的生活并不好过。他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和自由,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罪行辩解,但都无济于事。

他在国外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远华案中的其他涉案人员也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当时的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总参二部部长姬胜德、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等涉案领导干部,都因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罪名被依法判处刑罚。

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法律的制裁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2011年7月23日,在经过长达12年的追捕后,赖昌星被成功引渡回国。

他一下飞机,就被依法逮捕。回国后,赖昌星受到了公正的审判。2012年5月18日,赖昌星因犯走私普通货物罪、行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参考资料:

[1]叶逗逗,郑则仁,Garrett Epps.赖昌星遣返路漫漫[J].财经,2006,0(12):120-121

[2]远华案查办者牟新生:赖昌星曾放言“灭了我” 中广网 2010-03/11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浅念情韵

浅念情韵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