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曝光,OE不卷加速卷制动?
最近连续看了多场电动车的发布会,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就是大家都在拼了命的卷加速,你有21000转/秒的四电机,我有2秒的零百加速时间,你有1300匹的峰值马力,我有各大赛车场上战斗过的圈速成绩……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似乎只有“快”这一件事才能秀出一台电动车的肌肉,也似乎只有疯狂叠加的大马力和不断缩短的加速时间才能让消费者找到“爽点”。
但是,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真是这样吗?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该如何驾驭一台千匹马力的猛兽,也不知道把一台普通的民用轿车飙到300公里每小时意味着什么,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像F1运动员一样的加速G值,但是,满腔鸡血的宣传却让他们产生一种“我可以”的错觉,这非常可怕。就像前阵子网络上流出的一位车主午夜公路上把车速飙到303公里每小时,就像层出不穷的让智驾开着车自己在后排打牌在驾驶位睡觉的视频呈现给公众的错误认知,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直接要了人命。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相比于一脚油门越过限速红线,更重要的难道不是关键时刻能刹得住吗?相比于高速飙车,更多的实用场景难道不是解决雨雪天气刹不住车带来的焦虑和突然冲出十字路口的孩子带来的恐慌吗?难道在这样一个电动车“内卷致死”的时代,讲刹车、讲安全、讲底线的技术就不性感吗?
当然不是!
所以,当看到北京现代在首款纯电动平台SUV OE谍照曝光之后,率先释放的居然是一支测试刹车性能的视频时,我的心底是泛起波澜的。
4月1日,北京现代官方发布了一支自家工程师在黑河零下30度的极寒环境中,测试全新纯电动SUV OE制动控制实验的视频。其中提到三组数据,分别是:冰雪路面70km/h刹停距离49.7米,单侧冰雪路面80km/h制动距离58.6米,20.34%坡度单侧冰雪爬坡不溜车——的确,这些数据看起来没有2秒破百来的热血,但是却是想要去购买一台家用纯电动车的消费者真正关注的,尤其是有冰雪用车需求的消费者所看中的。
众所周知,电动车由于搭载了沉重的电池组使得其配重和平衡性大多不如传统油车,从而对驾控和制动产生影响,在冰雪路面,或者是附着力不同的复杂工况下,想要保持车身稳定,做到“刹得住、刹的稳”并不容易,对此,北京现代给出了两张技术底牌。
其一,是北京现代独有的TCS RPM控制策略,可以通过高频采样轮速差异,同时通过方向盘角度传感器判断转向意图,并根据轮速差、油门开度、档位等数据智能判断驱动轮是否打滑,实时调整驱动输出,对打滑驱动轮施加制动,从而有效避免轮胎抱死或打滑,提升湿滑路面、非铺装路面、弯道等驾驶环境中的制动稳定性。
其二,是动态分配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前后轴制动力的智能动态分配,可根据电池位置、电机位置、实时负载等因素,对前后轴制动力进行动态调整,让你无论是满载家庭出行,还是一个人开车下雨急刹,都能获得一致且可靠的刹车反馈,做到线性降速,精准控制,姿态稳定。
是的,北京现代没有去说我们的底盘是韩国总部+南阳研究所+德国吕塞尔斯海姆全球研发体系下联合调校出来的,也没有去刻意强调我们用了谁家的卡钳刹车盘面积有多大高性能轮胎有多贵,而是从底层去讲E-GMP纯电平台以及“技术体系+底盘调校+控制策略”这一整套系统工程上的看不见的硬核实力。
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作为冠军常客,现代汽车真正的驾控底气还来自于WRC赛道上留下的胎痕和无数次数据复盘之后的调校经验,当这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从赛道反哺民用,变为融合了电驱工况特性与赛道级能量回收制动匹配技术,成为刹车“不点头、不甩尾、不弹脚”这样的每一个用户可感知的操控体验,那更是这台车珍贵的无形资产。
写在最后:
人人都说马力即正义,现代却说,速度易得,可控难求,安全才是底线。在这个电动车时代,造一台跑的快的车不难,难的是造一台在关键时刻能刹得住、停得稳,给你最后一道安全底线的车。
不卷加速卷制动,不走流量走含金量,这一次,“工程师思维”的北京现代不止是把用户从参数内卷拉回驾驶本质,更是通过“把安全做成品牌表达” 的极致方式引发行业对电动车安全底层逻辑的再思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