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4个环境要素对野钓鲫鱼的影响
清波荡漾映斜阳,水底环境暗藏章。沙石浅滩鱼易聚,水草丛生饵更香。淤泥深处藏隐患,乱石堆中鱼难藏。读懂水底千般态,鲫鱼上钩乐无疆。在野钓鲫鱼时,两个钓友的钓位相隔两三米,其中一个人的窝子连竿,另一个的窝子一口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就是水底环境的不同,导致鲫鱼聚集在某个位置。下面,我来讲下水底4个环境要素对野钓鲫鱼的影响。
水底4个环境要素对野钓鲫鱼的影响
一、水底的压力。在水体中都有一定的水压,水体越深,水体的压强越大,水体越浅,水体的压强越小。鲫鱼所在的深度,会因季节、水温、天气等因素而变化。春季时,鲫鱼会在较浅的水域活动,聚集在1到1.5米深的浅水区;夏季和冬季,大鲫鱼会聚集在较深的水域,水深一般在3到5米。秋季,大鲫鱼所在水深通常在2到3米。
水底4个环境要素对野钓鲫鱼的影响
二、水底的温度。鲫鱼最喜欢的水温就是20℃,如果水底的温度高于或低于20℃,那么鲫鱼就会在水中寻找最接近这个温度的位置。哪怕两个相近一两米的水底位置,水温相差两三度,鲫鱼都能感知出来。比如,水底相近的两个位置,一个位置的水温是20℃,另一个位置的水温是18℃,那么水温20℃的位置就有鲫鱼,而水温18℃的位置就没有鲫鱼。
水底4个环境要素对野钓鲫鱼的影响
三、水底溶氧量。鲫鱼适宜的溶解氧浓度范围是5~8毫克/升,在这个范围内,鲫鱼的摄食量和生长速度较为理想;当溶氧量降至2~3毫克/升时,鲫鱼的摄食强度会显著下降;氧量高于8毫克/升时,鲫鱼的活力和摄食量并不会显著提升。水底的溶解氧浓度,对鲫鱼的影响比水温还大,鲫鱼往往会优先躲在氧气充足的位置。
水底4个环境要素对野钓鲫鱼的影响
四、水底障碍物。鲫鱼的胆子很小,而且是个体越大,胆子反而越小,警惕性越高。大鲫鱼喜欢躲在水底障碍物较多的位置,既可以躲避其他鱼类的攻击,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又有较多的食物可以摄取。秋冬季节钓鲫鱼,主钓水草区;春季和夏季主钓水草边缘。
水底4个环境要素对野钓鲫鱼的影响
综上所述,水底4个环境要素对野钓鲫鱼的影响。野钓鲫鱼时,最好是先用酒米打窝诱鱼,等发窝以后再钓。如果要提高窝料的诱鱼、促食和留鱼效果,可以添加穿云鲫、鱼多巴和鱼安素,效果显著且稳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