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十有八九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39奇妙的中医 2天前 阅读数 1569 #健康

25岁的小全是职场里的“新牛马”,为冲业绩,每天加班到深夜,靠外卖解决三餐,运动几乎为0。

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让他身体开始出现不适,爬个楼就气喘,时不时有胸闷的感觉,但自认年轻的他只认为是压力太大,没太在意。

直到某天早晨,他忽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几乎喘不过气来,才去了医院。

没想到检查结果显示,小全的血糖、血脂、胆固醇指标都偏高,心脏左侧冠状动脉还有明显的脂肪斑块堆积,属于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迹象。

医生表示,小全的血管虽没完全阻塞,但已经开始影响血流,严重时可能引发心梗或脑梗。

许多年轻人跟小全一样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才让血管“英年早逝”。

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宵夜,这些习惯就像泡在糖水里的铁丝,不断腐蚀血管内皮(最娇嫩的保护膜),让血管壁“坑坑洼洼”。

炸鸡啤酒、汉堡烧烤,血液里的脂肪就像污水中的淤泥,专门找受损的血管壁“安家”,最后进化成动脉粥块,把血管挤成“羊肠小道”。

久坐不动、熬夜刷剧,让血管弹性变差。心脏不得不加倍马力泵血,高压的血流就像失控的水枪,把血管壁冲的脆弱不堪,随时都有“爆管”的可能。

血管就像人体的生命线,一旦出现以下4个“故障警示”,说明你的血管可能已经“堵”得不轻了!

若你常感到手脚冰冷或发麻,可能是因四肢血管被堵住了。

血液不仅供应氧气和营养,还会把体内的热量传递到各个部位,保持温暖。

当血管内胆固醇和脂肪逐渐堆积(如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通道变窄,血液流动受阻,就会导致手脚无法获得足够的热量和氧气,从而出现冰凉和麻木的现象。

而运动时肌肉需要更多血液支持,供血不足还可能让腿部酸痛、乏力,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休息后缓解)。

想初步自测四肢血管状况,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平躺,抬起双腿呈45度,保持1-2分钟,观察腿部颜色变化。

✅腿部颜色基本不变或轻微变淡则正常

⚠️若明显发白、发凉,放下后呈紫红色,需要警惕

注意:冷、贫血或患有甲减可能影响结果。

如果血管淤堵,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会引发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

随着堵塞的加剧,还可能出现平衡障碍、肢体无力,痴呆和脑梗死的风险也大大上升。

快速识别脑血管问题,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面部表情:对着镜子微笑,观察是否有一侧嘴角下垂

手臂力量:闭眼平举双臂10秒,看是否有一侧手臂下落

语言能力:说一句完整的话,检查是否口齿不清

提醒:出现以上任何1种异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即使症状短暂消失也要就医。

血管堵塞,心脏会陷入“水压不足”的危险境地。

最初,可能在快走、爬楼梯、搬重物后感觉胸闷、发紧或有压迫感,平时轻松的家务活动开始变得异常吃力,还伴随冷汗、恶心等症状。

长期心脏缺血,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肌肥厚,严重或引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等突发性疾病。

怀疑心血管有问题,试试这个简单测试法:

静坐5分钟后,同时测量双臂血压,计算高压的差值。

✅双臂压力差<15mmHg为正常

⚠️双臂压力差≥15mmgHg,需要警惕

注意:测量姿势不当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除了上面几个身体局部的症状,血管不健康、堵塞还会出现全身性的问题。

比如,老是觉得累、没有力气,稍微动一动就喘;伤口好的特别慢,一个小口子很久都不愈合;轻微磕碰就淤青;皮肤干燥、脱皮、瘙痒等,都可能是血流不畅的信号。

这个方法让你快速检查血管是否健康:

✅ 3-5秒内恢复红润则正常

⚠️超过5秒仍苍白,需要警惕

注意:冷、贫血或手部紧张可能影响结果。

另外,烹饪时优先选择蒸煮、凉拌,减少油炸,在外吃饭可先用清水涮涮多余油脂。

晨起后喝杯温水(100ml),帮助稀释血液;睡前1小时少量饮水,有效预防夜间血流过缓。

运动是血管的天然扩张剂。中医也强调“动则生气”,动起来气血才能跟着“跑”。

最好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车、跳绳等。

如果实在没时间,也可进行碎片化运动,上班久坐党可隔1小时“带薪摸鱼”1次。上下班路上快走10分钟,或选择走楼梯(膝盖不好避免这个)。

长期情绪紧张、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神经调控异常,使得血管持续收缩、末梢循环变差,进而出现头晕、手脚冰凉的症状。

可以试试4-7-8呼吸法,即时缓解压力:

平常也可选择听音乐、冥想、洗热水澡、晒太阳或者养只宠物没事撸一撸。

如果偶尔出现手脚冰凉等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泡脚、搓手等局部增温的方式缓解。

泡脚时间最好在睡前1小时,时长不宜超过15-20分钟,水温建议在40℃左右。

普通血脂类检查:20-40岁健康人群,可每3-5年做1次检查。

血管功能专项筛查(颈动脉超声、踝臂指数、冠脉CTA):40岁以上肥胖人群、有家族病史者,每年可做1次。糖尿病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者,每3-6个月检测1次。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的人群,务必要遵医嘱,按时吃药、调整生活习惯、定期监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39奇妙的中医

39奇妙的中医

做新世代喜欢的、年轻化的中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