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对英国人说:粟裕最会打仗,他曾3次违抗上级命令

影史看点 1周前 (03-29) 阅读数 18 #历史

1961年,毛主席在武汉与英国将领蒙哥马利会晤,评价粟裕道:“粟裕最擅长指挥作战。”

这位被誉为我军战神的将领,在其卓越的军事生涯里,曾三次毅然违抗上级指令。

粟裕三次违抗上级命令的情况是什么?他基于何种考量,坚持个人判断?

【第一次违抗命令:内线作战,坚持打苏中】

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展开,国民党调集大军意图速胜解放军。新四军因皖南事变实力受损,被视为薄弱点,成为敌军重点攻击对象。

中央军委为扭转局势,决定山东军区部队南下支援,并指令粟裕、谭震林率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协同南下部队进行作战。

粟裕接令后犯难,苏中国民党兵力集结,进攻在即。抽调大军西进,苏中防线将空虚,恐失守。关键在于,苏中若失,南北革命根据地联系将被切断。

粟裕深思后,决定不依中央原计划,建议中央军委先在苏中作战,解除当前威胁,待局势稳定后再议西进。

6月27日,他致电中央军委,提议调整作战方案。毛主席最终采纳其建议,命其留守苏中执行内线作战任务。

粟裕的坚持得到了验证。苏中战役数月间,他指挥七战皆胜,歼敌五万余人,稳固了苏中根据地,为华东战场后续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违抗命令:拒绝贸然过江】

1948年,解放军战略获重大进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击国民党核心。为支援其行动,中央令粟裕南渡长江作战,但粟裕对此计划心存忧虑。

他明白,刘邓大军孤军深入,处境危急,贸然渡江时机不佳且易惊动敌军致被动。因此,粟裕建议中央,暂缓渡江,先全力解决江北问题。

粟裕的建议获毛主席关注。阅毕其电报,毛主席赞许其观点,暂缓渡江计划。此举为解放军争取时间,江北屡胜,为未来全面进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次违抗命令:再度拒绝南下渡江】

1948年1月,中央重申华东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命粟裕指挥三纵队执行任务。彼时,国民党精锐整编第七十四师聚于长江南岸,该部实力强,曾重创解放军。

粟裕认为渡江时机未熟,此时行动难歼敌军且易受损。他主张解放军避敌锋芒,暂不与七十四师正面交锋,待力量增强后再进行大规模歼灭战。

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最终采纳粟裕建议,暂缓渡江。数月后,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于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精锐,取得决定性胜利。

【总结】

粟裕将军三次不顾命令,展现其战场上的独立思考与决断力,此能力为他在解放战争中连连获胜的关键所在。

优秀将领不仅是命令的执行者,更是战场决策者。粟裕的事迹表明,真正智慧在于既听从上级,又敢于在适当时机为正确判断坚持己见。

粟裕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深远的战略眼光,成为解放军传奇将领,深得毛主席赏识,被誉为“最会打仗”之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影史看点

影史看点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