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伙食是大国中最差的,士兵和要饭的一样,怪不得投降

钟校说过 1天前 阅读数 12 #历史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二战时期,日军的侵略行径不能说是“凶猛”,而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境地。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弹丸之地的日本岛国,究竟是用什么补给喂养着这支庞大的军队呢?

在日军曾经公布的军需标准中,似乎日本的军队在各方面都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谁曾想,日本投降之际,日军暴露出了军队的伙食,人们看到后都忍不住感慨:吃食都成了这水准,犹如乞丐一般,难怪撑不住要投降了。

究竟在二战中的日军吃得多差?这些伙食真的成为了日军的噩梦吗?

初期的伙食

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全球资本体系已经建立。此时又经过了一战的战败,日本逐渐被西方国家给盯上了。本来资源就匮乏,于是日本为了生存就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国家。

为了避免沦为殖民地,日本开始向外扩张,开始发动了侵华战争。在侵华初期,日军公布的伙食相当不错,公布的标准比中国国军的伙食要好得多。

其实在明治维新前,不少普通的日本民众只能吃粗粮,只有日本的贵族才能吃得上正常的米饭。

在军国主义泛滥时,日军当局开始了侵华行动。而军队在当年为了能吸引日本青少年能踊跃参军,当时军队开出来的条件就是能吃白米饭。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这个条件相当诱人。毕竟不少人吃不饱。而在军队里不仅能吃上白米饭,还有足够的蔬菜和肉类,甚至还能吃上西点。

这样的条件让不少日本青年踊跃报名,而初期在侵华战争中,日军的供给相当丰富,除了各种主粮外,还有不少海鲜与肉类罐头。

而在1938年,日本又发布了陆军士兵每天的伙食:600克左右的白米饭、肉罐头200克左右、新鲜蔬菜600克左右、甚至甜食与卷烟都会有。

如果是特殊部队的话,那每个战士携带的野战罐头会更加高级。日军特殊技术兵的伙食就更加高档了。

可谁能想到就是让国军都羡慕伙食的军队却在侵华的过程中抢夺鸡鸭鱼肉、打劫各类牲畜。按理说抛开日军的凶残,他们不应该为了这些东西争抢,可事实并非如此。

后期的伙食

在二战期间,日军的伙食已经是中上等水平,但日军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军需的保障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当年日军的后勤保障都以武器弹药、汽油资源与药械为主。这样无意中就将食材的供应量减少。

尤其在侵华战争后期的时候,甚至有些日军被命令自给自足。而且在二战后,美国就将出口日本的粮食与肉类的渠道给掐断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的伙食标准断崖式下降。引以为傲的牛肉罐头开始变味了。此时一罐满满蛋白质的罐头成了牛下水,甚至是一罐牛血。营养直线下降,味道也是一言难尽。

其实这个时候,日本陆军与海军在运输方面相互较劲,美军开始在太平洋上封锁,这就导致了日本陆军开始无法正常供应部队的军需。

已经运到侵华战场的粮食都给了主力部队,其余的日军如果不能自足自给的话,那就会饿肚子。在日本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梅子渍饭,其实就是当年日军在战场上的美食。

毕竟这个时候日军没有了供给,上头分下来的伙食只有一个盐渍梅与一小盒米饭。即便如此寒酸,在当时的环境下也算是难得一见了。毕竟还有不少士兵抢不到食物就得啃树皮的。

战场上如此之惨,日本国内民众的生活也度日如年。国内的通货膨胀已是常态,民众赖以生存的主食大米在黑市上已经涨到近50倍。

插句嘴,最近的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超市的大米价格已经飙升到2000多日元/500克,折合人民币200多元。

可想而知日本当局为了一己私欲,将百姓置于苦痛中是多么地无能又猖狂。自身发展不行还要拉着整个国民下水,实在太坏了。

要说胖的确是吃出来的,日本国民的普通身高可以说明一切。而此时日媒为了稳定民众情绪,鼓励百姓以芋头等食物代替主食,美其名曰:健康饮食。

而在前线的士兵则是惨多了,为了自己不被饿死,啃树皮都算好的。抓老鼠、挖蚯蚓都是为了活命。

由于日军在二战时的战线拉得实在太长,军需实在无法按时补充,所以日军在前线的伙食是越来越差。

此时抗战的中华儿女也意识到了,毕竟以前缴获的日军伙食味道不错,但如今的伙食还不如村里民兵队的大锅饭。有时敏感的将领都能感应到日军的后勤出现了问题。

二战后期的日军惨是惨了点,但是他们身为侵略者,落到如此下场,实属活该。

参考资料:

1·澎湃网-《二战时日军吃的是“牛肉罐头”,为何士兵却说伙食不好?》

2·岳阳网-《在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和陆军的伙食差距有多大?绝对是你想不到的》

3·环球网-《日本鬼子为什么爱抢老乡家里的鸡?》

4·凤凰网-《二战时,日本士兵的伙食标准是怎样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钟校说过

钟校说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