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危机:必须从其快速支援部队谈起

律营看世界 6天前 阅读数 585 #社会

3月29日晚,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发表电视讲话称,苏丹政府拒绝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谈判。他表示,结束苏丹武装冲突、实现和平的路径非常明确,要么苏丹快速支援部队放下武器投降,要么他们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一、快速支援部队的性质与历史演变

快速支援部队(Rapid Support Forces, RSF)是苏丹政治生态中一支极具争议的准军事力量。其前身可追溯至1980年代活跃于达尔富尔地区的阿拉伯部落民兵“金戈威德”(Janjaweed)。

该组织因在2003年达尔富尔冲突中协助政府镇压非阿拉伯族群的反抗而臭名昭著,被指控犯下系统性屠杀、性暴力和强制流离失所等反人类罪行,导致至少20万人死亡、200万人流离失所。

2013年,苏丹前总统巴希尔为应对反政府武装威胁,正式将金戈威德整编为RSF,由穆罕默德·哈姆丹·达加洛(Mohamed Hamdan Dagalo,绰号“赫梅蒂”)领导,组织上隶属国家情报与安全局,军事行动受苏丹武装部队(SAF)指挥。

RSF的成立标志着苏丹政府“以暴制暴”策略的制度化。其成员主要来自达尔富尔阿拉伯部落,初期规模约3万至4万人,后通过吸纳反叛叛逃者和跨区域招募扩张至10万人。

尽管名义上被纳入国家武装体系,RSF始终保持独立指挥结构和经济来源,尤其通过控制达尔富尔的黄金开采和跨境贸易积累巨额财富,形成“国中之军”的格局。

二、从盟友到死敌:RSF与苏丹军方的权力博弈

2019年,RSF与苏丹军方联手推翻巴希尔政权,共同组建过渡军事委员会。赫梅蒂出任主权委员会副主席,与军方领导人布尔汉形成表面同盟。

然而,双方合作基础脆弱:军方试图通过“两年过渡期”将RSF整编为常规军,而赫梅蒂要求十年过渡并保留独立地位。

这种结构性矛盾在2021年联合政变后进一步激化,RSF凭借地面作战优势和区域外大国支持(如阿联酋、俄罗斯),逐渐形成与军方分庭抗礼的态势。

2023年4月15日,围绕RSF整编方案的谈判破裂,双方在喀土穆爆发直接武装冲突。导火索包括:RSF拒绝接受军方提出的两年整合时间表;赫梅蒂对人事安排(如自身可能失去军权)的不满;以及双方对黄金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冲突迅速蔓延至达尔富尔、科尔多凡等地区,演变为全面内战。

三、当前冲突态势与人道主义灾难

截至2025年3月,冲突已造成超过2.48万人死亡,760万人在境内流离失所,310万人逃往邻国。

经济层面,苏丹GDP萎缩18%,通货膨胀率达256.2%,农业产量下降60%,177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危机。

医疗系统近乎崩溃:喀土穆州47%的医院受损,70%教学医院被毁,仅20%-30%医疗机构维持最低运转。冲突双方采用“焦土战略”,首都圈炼油厂、水电设施等关键基础设施遭系统性破坏,进一步加剧民生灾难。

军事上,苏丹形成割据局面:军方控制东部和北部,RSF占据西部达尔富尔及部分首都区域。尽管国际社会多次斡旋,双方在核心议题上毫无妥协迹象:布尔汉坚持RSF必须先撤出所有占领区,而赫梅蒂试图通过组建“平行政府”强化合法性。

2024年8月,布尔汉更公开拒绝美国调停提议,宣称“即使需要100年也要战斗到底”,显示冲突长期化趋势。

四、冲突根源的多维透视

(一)结构性权力矛盾

苏丹军方与RSF的关系本质是“强枝弱干”的治理危机。巴希尔时代刻意培植RSF制衡军方,造就双重军事体系。后巴希尔时期,缺乏文官权威的过渡政府无力整合两大武装,反而使其竞逐国家控制权。

(二)经济资源争夺

RSF控制的达尔富尔金矿占苏丹黄金产量70%,年收益超20亿美元,为其提供独立财政基础。军方则垄断石油和港口资源,双方经济命脉的区隔加剧对抗。

(三)族群政治裂痕

RSF的阿拉伯部落背景与军方主导的尼罗河沿岸精英存在历史隔阂。达尔富尔非阿拉伯族群将RSF视为压迫象征,而阿拉伯游牧部落视其为利益代言人,冲突带有鲜明的族群动员色彩。

(四)地缘代理战争

外部势力深度介入:埃及、沙特支持军方;阿联酋、俄罗斯通过武器供应和港口协议扶持RSF;美国、欧盟则通过制裁施压。这种“多重代理”模式使苏丹沦为地区权力博弈的战场。

五、国际反应的局限与困境

联合国安理会虽通过第2724号决议呼吁停火,但常任理事国的立场分歧削弱了行动效力。非盟和伊加特(IGAD)的调解因缺乏强制力屡屡受挫。

人道援助方面,尽管2024年8月重新开放部分过境点,但RSF和军方系统性劫掠援助物资,导致仅37%的需求得到满足。更严峻的是,国际社会对“谁代表合法政府”无共识,使制裁和援助难以精准施策。

六、未来情景分析与路径选择

(一)最可能情景:低烈度持久战

双方均无速胜能力:军方拥有空中优势和国际承认,但地面部队腐败低效;RSF擅长游击战却缺乏治理能力。可能形成“朝鲜半岛式”僵局,伴随周期性地区冲突。

(二)风险情景:国家解体与区域灾难

若达尔富尔或南部地区宣布独立,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难民潮将冲击乍得、埃及等邻国,而红海港口争夺可能招致更多外部干预。

(三)和解路径:从权力分配到体系重构

任何可持续方案需包含:1. 第三方保障的武装整合时间表;2. 黄金资源国有化与利益共享机制;3. 过渡司法处理战争罪行;4. 族群代表参与宪法改革。但当前双方缺乏基本互信,短期内难以启动。

七、结语:苏丹困境的警示

苏丹危机折射出后殖民国家构建的深层困境:当军事强人政治取代公民契约,当资源诅咒撕裂社会共识,当外部干预扭曲本土议程,国家便沦为暴力的竞技场。

当前僵局中,最紧迫的或许是建立人道主义走廊和区域性监督机制,防止饥荒蔓延。但从根本而言,唯有苏丹各派系超越零和博弈,承认“没有军事解决方案”,才可能开启真正的和平进程。

国际社会则需克制地缘算计,以统一立场支持包容性对话——毕竟,在760万流离失所者的生存权面前,任何权力斗争都显得苍白而荒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律营看世界

律营看世界

律营看世界关注全球法律问题及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