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那3篇评论连大公报都代表不了

不想讲正经话 3周前 (03-25) 阅读数 106 #社会

电影《国产凌凌漆》剧照。

猪肉佬T先生说过,自己虽然目不识丁,但有很多在权威媒体、新媒体工作的朋友。对媒体的事情,不客气地说,略知90%以上。

继续说引爆网络的长和实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长和实业,股票代码:00001.HK)出售港口经营权一事。

骂李嘉诚的人,经常会拿《大公报》的4篇评论说事。然后开口闭口就是“国家已经出面了”“国家已经出手了”。

被拿来说事4篇评论发表的时间、版次、题目、作者如下——

2025年3月13日A11版 《莫天真 勿糊涂》作者:王俊熙

2025年3月15日A3版《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作者:叶嘉豪

2025年3月17日A4版《饮水思源有担当 背靠祖国谋发展》作者:大公报

2025年3月21日A12版 《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作者:万云平

为什么本文题目会说是3篇评论呢?因为3月17日A4版那篇《饮水思源有担当 背靠祖国谋发展》,是为头版报道《饮水思源》而配发的社评,和李嘉诚、长和实业并无关系。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除了3篇评论,3月13日至今,《大公报》还就长和实业卖港口经营权事件,做过一些新闻报道。比如上面这个3月18日A5版的报道。

二话不说,开始技术性分析。

关于时效性

新闻,非常注重时效性。有个说法,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这个说法已经比较落后,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现在,重大的新闻,刚发生10分钟,网络上的报道就会铺天盖地而至。

长和实业公告与贝莱德集团(Black Rock)牵头组成的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长和实业全球港口业务核心资产的时间,是2025年3月4日夜间。《大公报》发布第一篇评论《莫天真 勿糊涂》的时间,是3月13日。这中间隔了足足八天。这不是新闻机构的反应速度。就是T先生村里那名九十多岁的老汉,也没有这么迟钝;而且,那篇评论的写作难度并不大。这样的评论,即使才疏学浅如T先生,一天写3篇也能信手拈来。

公告达成原则性协议的时间是3月4日,预计签署最终协议的时间是在4月2日前。中间最多也就是二十九天。事情这么紧急,如果让《大公报》代表国家发声,国家会容忍它这样的反应速度?

关于署名

一家媒体,尤其是一家报社,就重大事件旗帜鲜明表明自己的立场,发表社论是最合适的方式。因为事情重大,需要集体决策,需要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署名通常是没有具体名字的“本报评论员”。

一些权威部门在媒体上发表评论,署名也很有讲究。以《人民日报》评论为例,任仲平,谐音“人重评”,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郑青原,谐音“正本清源”之意,外界认为以这个笔名发表的文章表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集体看法;仲言,是“重视言论”的谐音,是人民日报文艺部推出的品牌;任理轩即“人民日报理论宣传部”简称的谐音。内容主要是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的解读;钟声“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中的笔名,是“中国之声”的简称。

如果是就同一事件发表系列评论,署名通常是一以贯之。

再看《大公报》的那3篇评论,每一篇的作者名字都不同。

不管是评论栏目还是评论版,都会欢迎投稿。公众给媒体投寄的评论稿件,叫“来论”。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是媒体就某个事件、话题向合适人选特约的稿件。不管是约稿还是自然投稿,来稿往往因带有不确定性,水平、分寸不好把控,未必能成为媒体的“嘴替”。所以,我们常常看见,很多媒体会采取规范做法,会有一句“文中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单位立场”之类的免责声明。

说到这里一些人应该就能明白了,这3篇评论,并非因《大公报》什么重要策划而来,也没有承担什么重要的历史使命,它们很可能就是《大公报》日常运作中的3篇自然来稿。

关于重要性

如果事件像一些人想的那么重要,国家层面会不会把《大公报》作为表达观点、立场的出口?

T先生觉得,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别忘了,我们国家有很多级别很高、影响力很大的媒体,其中光是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就有19家。其中如雷贯耳的三家是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到现在为止,T先生尚未发现有央媒强势介入了事件。

关于转载

有人会说,港澳办转载《大公报》的文章,等于国家介入了。提醒一下,以港澳办的影响力和江湖地位,想表达立场,需要通过《大公报》以来论的方式七拐八拐来实现吗?就算是同样的话,同在《大公报》上说,港澳办自己说,分量也要重得多。

综上,结论跃然纸上——

这3篇评论

别说不能代表国家

它们甚至连《大公报》都代表不了

最后,重复几天前的一句话——

弘扬正能量不能只凭一腔热情

它对智商还是有要求的

鸣谢 热心人士C女士,本号号长助理、办公室主任王大妞对本文资料收集提供了大力协助。特此鸣谢!

参考资料

2025年3月18日 北京日报

《李嘉诚卖港口,李家超、梁振英回应》

2025年3月6日 新浪财经

《世纪交易!李嘉诚228亿美元卖掉43个港口,全球港口控制权格局生变》

2024年9月14日 传媒见闻

《知道吗?中央主要媒体的主管主办单位都是谁》

2021年12月20日 中国人民大学马院

《笔名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吗? ——人民日报中的笔名故事(一)》

评论列表
  •   zu  发布于 2025-03-26 08:51:13  回复该评论
    和国家没关系,国家真的要求李嘉诚停止出售港口,和私底下和李嘉诚沟通,可能还会给出补偿,毕竟港口营业风险可是由李嘉诚承担的,大公报胡乱攀咬证明这些人没有底气,目的十分可疑,有可能是为了扰乱香港和中国经济秩序,破坏中国金融市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不想讲正经话

不想讲正经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