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敌十二的曲阿小将究竟是谁?武艺还超过吕布,他真实存在吗?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也有一些神秘的人物,想必大家对著名人物甚是了解,但是对于一些神秘人物还不是很清楚。相传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比最猛武将吕布还要厉害的人,他是一位连名都没有留下的人物,他被人称为曲阿小将,他这个小将虽然很神秘但是武功非常厉害,他在全书中仅有一次出场,在跟孙策中对抗丝毫不逊色,就在很多人好奇的时候,他竟然神秘的消失了。
其实,说起小阿将大家都认识,我们要从神亭岭之战说起,当时孙策率领军队攻占江东,他和刘繇发生了矛盾,孙策带人前来打探情况,但不巧的是被人发现了,于是太史慈向刘繇提出了一些建议,说要立即出兵擒拿孙策,然而刘繇却认为这是孙策的计谋,害怕落入孙策的陷阱,所以不敢出兵。
刘繇的手下也很害怕孙策,他们也不敢动手,太史慈一看也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独自出战,前去擒拿孙策,就在他出战的时候,曲阿小将出现了。他对着太史慈喊出了,我可以帮助你,大家顺着这个声音目光追述到了他,在大家看来他就是一个毛头小子,都不敢相信他会武功,其实单从他说的话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的不平凡之处,因为如果真的不会武功的人是不会说出如此荒唐的话,整个阵营的人都不敢出战,只有他敢,可见他的胆识远超于别人。
于是他便和太史慈一块出去寻找孙策一行人的踪迹了,他们很快便找到了,但是孙策他们一行人足足有12人,而他们就只有两个人,对方实力不成正比,于是太史慈想出了一个激将法,耍了个花招。让孙策单独出来迎战,孙策真的就中计了。孙策和太史慈一直在交手,在交手期间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帮助孙策,这只能说明那12个人被曲阿小将缠住了,这足以能说明他的武功如此之高。
我们从神亭岭之战就可以看出,曲阿小将的不平凡,他都敢去擒拿孙策,孙策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的武力是非常的高的。他率领的这12个人也都非常厉害,他把12个人引诱到一旁,那么他的下场会怎么样呢,书中记载他把12个人引诱完就消失了,这很奇怪,有的人认为他被杀了,有的人认为他隐退了。其实如果单靠他自己对抗12个人这有点很夸张了,那他的武力得高到什么地步才可以呢,在整本书中可能都不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吧,更不要说一名小将了吧,所以他被杀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那之后他都没有露过面。
还有可能就是隐退了,如果说曲阿小将凭他的武力是不可能一人对抗十二人的,假如他不是靠的武力那么就是靠的智力了,这个办法就是以自己为诱饵,将12个人引入歧途,这个办法比较简单容易,太史慈和孙策走之后,他也开始了他的计划,他见12个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立马把他们拦住,采取拖延战术。在于他们对抗中,他不可能用武力,因为实力悬殊非常大,他只会边走边战,因为那12个人还要依靠他找到孙策,他们不会立马就把他杀掉,这也正好如了曲阿小将的意。
他利用自己熟悉路途的优势,把12个人抛下,这些将领只能自己四处去寻找,最终听到了他们的打斗声,才找到了太史慈,这些将领们其实废了很大的时间才找到的,等他们找到了,曲阿小将的策略已经奏效多时了。 如果曲阿小将在战争中没有死,他也在那次战争中消失不见了,很有可能就是已经归隐了江湖,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小将有勇有谋,不是一般的人才。但是,就是这样的人才,却被埋没在刘繇的军中。直到最后,他也是刘繇军中若有若无的人物。
其实关于曲阿小将的真实面目,很多人都曾做过很多猜测,有的人认为他是赵云,有的人认为他是马忠,等等,对于这些猜测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能证明,其实最有可能的就是魏延。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说魏延就是曲阿小将呢,有什么依据吗,为什么说赵云不是呢,因为神亭岭之战爆发的时间是在195年,而这个时间赵云在家里给他哥哥守丧呢,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赵云才跟随的刘备,也就是说这段时间赵云一直在北方压根没有出现在江东,这件事就能足以证明赵云不是曲阿小将。
而且,在刘备娶孙权妹妹的时候,赵云是去过东吴的,但是将士们并不认得赵云,所以说赵云压根就不可能是。还有一个就是马忠,他是一名杀手,相传很多大将都死在了他的手上,所以会有很多人会认为他就是曲阿小将,但是,仔细想一想他根本就不是,马忠的地位其实是很低的,曲阿小将可是帮了太史慈大忙的人,他的武功这么的高,地位也应该是非常高的。这不符合常理。还有就是刘备在讨伐吴之战的时候,马忠竟然抵不住张苞,可以看见他的战斗力是非常的弱,完全比不上曲阿小将,怎么能说他是曲阿小将呢?
还有就是有人认为文鸯是曲阿小将,这也太可笑了吧,最大的可能他就是魏延,其实从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在战斗力上,魏延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在北伐期间只有他有能力挡住曹魏猛将张郃,而三国演义中东吴众将的武力普遍偏低,所以魏延是完全有可能挡住孙策手下的十二将的。魏延和曲阿小将这两个人都有点高傲。魏延的武功,性格都和曲阿小将十分的相似,而且他们的年纪还很相似,所以说魏延很有可能就是曲阿小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