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 245% 关税:数字游戏背后的霸权焦虑
当美国白宫将 "中国面临最高 245% 关税" 作为政治筹码抛向舆论场时,这个看似骇人听闻的数字立即成为全球焦点。但剥开精心包装的戏剧性外壳,这场关税闹剧的本质,恰如中国外交部所言 —— 不过是美式霸权的焦虑投射。
245% 的 "天文关税" 实为多重税率的叠加产物:既有 2018 年贸易战遗留的 25% 惩罚性关税,也包含钢铝 232 条款的 25% 附加税,再叠加芬太尼特别关税及对等反制关税。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类超高税率仅针对注射器等极少数商品,绝大多数中国商品仍能通过供应链调整进入美国市场。美方刻意混淆 "最高可达" 与 "普遍适用" 的界限,本质上是在制造认知混乱 —— 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美国实际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仅为 19.3%。
关税反噬:霸权主义的自伤机制美国对华关税战已演变成 "七伤拳"。当中国暂停波音订单,这家百年航空巨头单日市值蒸发 28 亿美元,产业链上万家中小企业陷入困境。英伟达被迫断供 H20 芯片后,其中国区 93% 的订单瞬间归零,逼得 CEO 黄仁勋紧急来华 "救火"。这些戏剧性场景印证了波森所长的判断: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远超想象。从半导体材料到医疗器械,美国企业正为政治操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特朗普政府将芯片禁售作为 "杀手锏",却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英伟达特供芯片本就是规避管制的产物,H20 芯片性能仅达旗舰产品的 20%,却仍被美国视为威胁。这种草木皆兵的管制逻辑,反而刺激中国加速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华为昇腾芯片市占率突破 35%、中芯国际 7 纳米工艺量产等突破,预示着技术铁幕终将催生替代生态。
霸权黄昏:单极秩序的终局困局美国对华关税战的深层逻辑,暴露了其维持单极霸权的战略焦虑。当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突破 30%、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 35% 以上时,美国仍试图通过关税武器维系 "美国优先" 秩序。这种逆全球化而动的行为,恰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报告所指:单边主义正在加速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关税数字游戏的荒诞性在于,其既不能解决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难题,也无法阻挡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当中国对 "一带一路" 国家出口占比升至 42.3%、金砖国家扩容至 25 个成员时,美国在关税战场上越疯狂,就越凸显其战略工具箱的贫瘠。历史终将证明,霸凌胁迫从不是大国相处之道,合作共赢才是人类文明的正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