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襄樊战役,王近山战场撂挑子,王宏坤:你不指挥我来指挥
1948年6月头几天,中原野战军的头儿刘帅和邓公,按照中央的命令,打响了宛东战役,这场仗让他们干掉了1.2万国民党军。打完之后,刘帅说:“咱们中原部队的任务,就是把战火引到蒋介石的地盘上。用他的资源来对付他,消耗他们的兵力,还要把这儿变成往东、往南、往西打的出发点。”
刘帅打算趁着汉水那边敌人兵力少的机会,把襄阳的国军给消灭掉,这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特别关键的一仗——襄樊战役。
这场仗非常重要,得找个既厉害又了解当地情况的将领来带,这样才能成功打赢。
刘帅作为中原军区的头儿,想了想后,决定让中原野战军6纵、桐柏军区的28旅,还有陕南军区的12旅,一共14个团,大约3万人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是桐柏军区的司令员王宏坤。为啥选他呢?主要是因为他资格老,能镇得住性格倔强的王近山和其他地方的部队头头。
襄樊,也就是襄阳,它坐落在汉江的中间地段,西边挨着川陕,东边靠着江汉平原,往南能通到湖南广东,往北能到达中原地区,是个四面八方都能连上的水陆交通要地。正因为襄阳这么重要,所以它被人们叫做“华夏第一城池”,还有“华夏第一城池、坚固的襄阳、军事家们一定要争夺的地方”这样的美称。
襄樊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老蒋派了白崇禧、顾祝同、张治中三支部队去防守,想确保它不失守。后来,他还让康泽当了第15绥靖区的司令官。
到了襄阳,康泽安排川军的163旅去守老河口,164旅守樊城;而让中央军的104旅,还有国民党的23旅教导队、宪兵队和特务营来守襄阳。因为襄阳城防空力量弱,他又从两个川军旅里抽出两个团来加强防守。之后,他还怕自己指挥不动川军,就推荐川军里的名将郭勋祺来做他的副手,想靠他们俩一起守住襄樊这块重要地方。
王宏坤作为总指挥,想了想后,决定采取扬长避短的办法,先把兵力集中起来攻打襄阳城外的那些山头。为啥要先打这些山头呢?因为襄阳这个地方,三面都是水,只有一边靠着山。要想攻下襄阳,这些山头是关键。国军在那些山头上建了好多碉堡,而且每个碉堡都连在一起,火力特别猛。所以,只有先把这些山头攻下来,咱们这场仗才有可能赢。
之后,军队也照着做,经过一番努力,虽然占领了那些山头,但牺牲也挺大。再加上白崇禧已经派兵来增援,所以如果不能尽快攻下襄阳,整场战役可能会全盘皆输。
这时,攻城的大将军、六纵的头儿王近山说,咱们得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一下,别老按着“先爬山再进城”的老规矩来。他打算用个新招儿,叫“刀劈三关”,就是先拿下琵琶山、真武山和铁佛寺,把通道打开。然后,用少量的人和火力把山上的敌人拖住,主力部队就悄悄摸到城墙边,一举突进去。
不过,陕南军区的头儿刘金轩不赞同王近山的想法,他觉得这计划不靠谱,结果和王近山大吵了一架。
刘金轩提出反对,主要是因为抗战时王近山已经用过这招,但部队损失很重。他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演,所以坚决不赞成王近山再用这个策略。
因为刘金轩说话冲,这让本来就生气的王近山更加恼火,两人因此大吵起来,谁都不肯让步。接着,王近山气呼呼地给战役总指挥王宏坤打电话说:“我不干了,不指挥了,咱们撤吧!”
王宏坤用安慰的话让王近山别担心,说:“你不指挥的话,我来指挥。”说完,他立马赶到6纵的指挥部开作战会议。可没想到,两人在会上又因为战术的事吵翻了。王宏坤赶紧劝架,等两人情绪平复点后,他先批评了王近山“甩手不干”的行为,接着又指出刘金轩部进攻速度太慢的问题,算是两边都给了点批评。
见气氛没那么紧张了,王宏坤决定站边王近山的攻城方法,他接着告诉全军,得顾全大局,一起行动,保证这场仗能赢。为了防止后面再出岔子,王宏坤重新部署了部队,让6纵去攻城西,城东北和城东南则由陕南12旅和桐柏28旅来打头阵。之后,他把这计划告诉了刘邓两位首长,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刘帅还夸王近山:“你这脑子越用越灵光了,仗打得越来越漂亮了。”
没多久,准备工作就都搞定了,我军立刻发起了总攻。主攻的王近山先是让火力全开猛攻西门,然后命令工兵连续爆破,最后在城墙上炸出了一个大口子。紧接着,战士们就冲了进去。
康泽赶紧集合队伍反击,还向外面求帮忙。老蒋虽然立刻派兵来支援,但都被我们挡住了。康泽没办法,只好继续拼命反扑。这时候,桐柏的28旅和陕南的12旅也成功进了城,跟敌人在城里打起了巷战。后来,这三支队伍在城里互相配合,把城里的国军分开包围,全给消灭了,成功解决了城里的所有国军。
襄樊战役从1948年7月2日开始,一直到16日晚上7点才结束,总共打了14天。在这14天里,我军成功打败了襄阳的国民党守军,还抓住了国民党第15绥靖区的司令康泽和他的副司令郭勋祺等好多中高级官员。这场仗我们一共打死了2.1万国民党军,朱老总还夸这是场“模范战役”呢。
战役打完后,还出了个小状况。6纵和12旅因为抢着抓康泽,结果闹起了矛盾,陕南12旅还有人受了伤。旅长孔庆德赶紧把这事告诉了王宏坤。后来,王近山知道了,就连忙道歉,态度特别诚恳,这事就这么解决了。说起来,6纵这次为啥会违反战场纪律,主要还是因为政委杜义德不在场。
襄樊战役打完后,刘帅这样总结这场仗:“就像打篮球一样,两边你拉我扯,最后有个人瞅准空子投篮得分……”邓公对战役结果特别高兴,他连连点头称赞:“襄樊战役赢了,不光军事上厉害,政治上意义也大得很。”中央发来的贺电也说:“在汉水中游这一仗,咱们干掉敌人2.1万,解放了7座城镇……对中原战场的形势帮助可太大了。”
襄樊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手协作,使得中原战场从挨打的局面变成了主动出击,整个中原战场的形势因此有了大反转。
49团作为6纵17旅的一部分,在这次战斗中表现抢眼。襄樊战役一结束,他们就荣获了“襄阳特功团”的荣誉称号。之后,这支队伍又接连参加了淮海、渡江和朝鲜的战斗,建立了数不清的战功,成为一支战功赫赫、战略出色的部队。
因为有着特别的历史经历,这支队伍得以顺利参加70周年的大阅兵。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多老前辈都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功劳和那面军旗会一直被记住。
关于这事儿,你们有啥看法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