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求生?“黑暗”中的欧洲远不止断电这么简单
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电力危机在欧洲多国悄然上演,伊比利亚半岛瞬间变成了一座“黑暗之岛”。
4月28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全境以及法国南部部分地区突发大规模断电,仿佛有人突然按下了“暂停键”一般,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

因大规模停电陷入恐慌的欧洲民众。
英国《每日邮报》戏称,由于通讯信号全面中断,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感觉仿佛回到了内战时期,人们只能点着蜡烛等待收音机的讯息。
这场欧洲近20年来最严重的断电事故,不仅反映了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更暴露了欧盟能源转型道路上的潜在隐患。
断电惊魂,社会动荡。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能量血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构了人类文明形态,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此次大规模停电事件更进一步印证了“电力稳则社会稳,电力乱则文明断”的逻辑。
公共交通全面瘫痪。
大规模停电直接导致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国局部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陷入史无前例的停滞状态,全国交通信号灯失效引发道路拥堵,直接影响超过5000万人的日常出行。
因电网突然崩溃,西班牙国家铁路公司被迫暂停全国所有列车服务,包括高速AVE列车、通勤列车等在内的110余架次列车在运行中突然停运,近4万名乘客被困在轨道或车站内。
西班牙马德里、巴塞罗那,葡萄牙里斯本、波尔图等城市的地铁系统全面瘫痪,站台变为“黑暗迷宫”,上千名乘客滞留数小时后被迫步行疏散。

被迫步行疏散的地铁乘客。
医疗系统部分停摆。
大规模停电对西班牙、葡萄牙的医疗系统带来强大冲击,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紧急医疗资源挤兑,医疗系统被迫停摆。
多家医院紧急启用备用发电机,但仅能维持重症监护室、急诊室及呼吸机等关键设备运行,普通病房陷入大面积断电。

多家医院被迫取消常规手术和非紧急诊疗,依赖家庭供氧设备的患者面临严重生命威胁。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仓库设备出现故障,致使药品调配效率下降。
通讯信号全面中断。
大规模停电导致通信系统全面崩溃,现代社会仿佛一瞬间退回到“前数字时代”,进一步加剧了普通民众的恐慌与无序。
西班牙、葡萄牙的手机信号基站因断电大面积宕机下线,通讯服务被迫中断,互联网接入率下降近37%,部分地区甚至完全失联。
大规模停电导致电子支付系统全面失效,银行取款机门前排起了数百米的长队,银行现金库存告急,引发大面积挤兑风险。
西班牙马德里、葡萄牙里斯本等城市的超市,出现大规模“抢购潮”,民众纷纷涌入超市,抢购饮用水、罐头食品等生活物资,部分华人超市货架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便被“洗劫一空”。

多地民众涌入超市抢购生活物资。
虽然西班牙、葡萄牙政府第一时间就向全国发出安全预警,派出上万名警察守卫银行、超市等重点场所,但多地还是发生了店铺破门盗窃和入室抢劫等恶性案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断电原因,众说纷纭。
这场规模空前的停电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能源安全与电网韧性的普遍关注。各界都在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
对于停电原因,目前尚没有官方定论。
经过初步调查,西班牙电网运营商认为,停电是由于电网短时间内发生“强烈振荡”。两次间隔仅1.5秒的连续电力波动使国家电网不堪重负,导致电力系统与欧洲大陆主干电网断开连接。

4月28日午间,西班牙电网负荷突然骤降。
葡萄牙电网运营商补充称,可能是西班牙境内极端气温的快速变化,导致了超高压电网的振荡解列。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特蕾莎·里贝拉也在第一时间公开发声,称此次大停电是近年来欧洲记录到的最严重事件之一,欧盟正在谨慎地开展工作,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能够表明此次事件与外部网络攻击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停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发电短缺”,而是电网调度和电力传输层面产生的问题。
换言之,不是没有电,而是电力送不出去、送不稳定,导致电力传输系统被迫自动断连、全面自保。
这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脆弱反应:一旦某一核心环节出现短时波动,整个国家的电力系统便无法承压,从而引发链式失控。
激进能源转型,隐患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停电发生的时点,是在西班牙电网首次实现全天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运行的十余天后。
因此,有分析将此次停电归咎于西班牙在绿色能源转型中的“激进脱碳”政策。
过度依赖绿色能源。
作为欧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最激进的国家之一,西班牙为达成碳中和目标,过早过快关停煤电,快速退役核电,导致其电力系统高度依赖可再生能源。
截至2024年底,西班牙绿色能源发电占比超过50%,2025年占比进一步上升,达到了惊人的67%。
绿色能源具有波动性强、调度困难、需求侧不稳定等特点,存在“看天吃饭”现象,因此在高温、极寒、无风、无光等极端条件下,会给电力运输系统带来隐患。
停电当日,西班牙电力系统风电出力从8GW骤降至1.2GW,光伏发电效率因高温下降10%,电力缺口达到6.4GW,进一步放大了电力运输系统的崩溃效应。
基础设施翻新滞后。
近年来,欧盟大力推行"绿色能源转型",鼓励风能、太阳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占比迅速提高。但电网稳定性、储能技术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为此次事故埋下了伏笔。
西班牙70%的高压输电线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初衷是服务传统火电与核电,存在普遍的电网超载与设备老化现象,金属疲劳和腐蚀问题突出。
部分关键线路运行时间甚至超过了40年,远超欧盟规定的“30年安全运行阈值”。
此外,西班牙电网采用独自运行的方式,长期脱离欧洲其他国家电网,跨区域电力调度能力严重不足,停电期间难以短时间引入他国电力资源,导致电力恢复遥遥无期。
能源互保推行不力。
近年来,欧盟持续推动“能源互联互保”机制,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跨境调节容量翻倍,通过电力跨国调度来应对紧急情况,平衡绿色能源发电带来的风险波动。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欧洲互联互通的电网系统,在为成员国提供了风险共担框架的同时,也大大加剧了电力故障风险。
由于欧洲基础设施老化、新能源适配不足、协调机制低效、传输效率低下,互联电网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问题经常会通过输电线路跨境传导,在其他地区引发新的故障。
此外,欧洲各国仍然保有高度的电网主权与调度限制,真正的能源共享仅限于平稳时期,当各国面临紧急情况自顾不暇时,所谓的“能源互保”协议很难实现。
伊比利亚半岛的电力困境,折射出了激进能源转型政策的潜在隐患:如果为了追求快速减排,大规模关停传统电力来源,忽视电力基础设施更新,那么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整个社会都可能陷入停摆。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九万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