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没想到,中方出手之后菲失业率飙升

洗兵牧马 7天前 阅读数 35 #军事

据中新网消息,菲律宾国家统计局近期披露的数据呈现出该国就业市场的显著波动。今年1月,菲律宾失业率攀升至4.3%,相较于2024年12月,这一数字跃升了1.2个百分点,达到近6个月以来的峰值。回顾2024年下半年,菲律宾失业率整体呈现下行轨迹,12月时一度降至3.1%,处于半年来的低位。然而,进入2025年1月,形势急转直下,失业人数较之上月激增53万,总数高达216万。菲律宾国家统计局将此归因于经济活动的季节性调整,解释称每年圣诞季菲律宾会催生大量临时性工作岗位,而节后市场需求收缩,这部分临时劳动力便选择回归校园或回归家庭。

马科斯(资料图)

不过,若对菲律宾就业困局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将失业率飙升单纯归因于“季节性调整”,实则是一种片面之词。从产业结构视角审视,菲律宾服务业吸纳了高达61%的就业人口,然而服务业从业者多为临时工,工作稳定性极差,宛如在沙滩上建楼,根基不稳;农业长期受自然条件掣肘,靠天吃饭的局面积重难返,难以实现稳定、高效的发展;工业领域更是发展滞后,连一条具备规模、能有效拉动经济与物流的铁路都难以建成,严重制约了国内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8 - 24岁青年群体的失业率高达14.8%,每10个失业者中,便有约4个是刚刚毕业、满怀憧憬却难以找到工作的大学生,青年就业困境凸显。在苏比克湾的荒地上,那生锈的钢轨默默伫立,宛如一座沉默的“纪念碑”,见证着中菲关系的波折。这条本应成为连接港口与机场的经济动脉,因中方的撤离而戛然停摆,徒留一片荒芜。

在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建设宏伟蓝图中,苏比克 - 克拉克铁路项目承载着民众对经济腾飞的无限憧憬,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项目伊始,合作协议一经签订,菲律宾各界为之振奋,一致认定该项目将如强劲引擎,有力推动国家经济高速前行。但后续由于菲律宾国内政策的变动,以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中方最终决定停止对包括苏比克 - 克拉克铁路在内的三个铁路项目的资助。这一决策瞬间打破了项目推进的原有节奏,让菲律宾方面措手不及,原本进展顺利的项目瞬间陷入僵局,工程停滞不前,诸多规划化为泡影 。

马科斯(资料图)

中方撤资后,菲律宾将希望寄托于美国和日本,期望他们能接手相关项目。但美国只是口头承诺,并未付诸实际行动;日本则态度谨慎,连完整的调研组都未派出。在漫长等待中,项目依旧烂尾,而菲律宾失业率却持续攀升。铁路项目的停滞,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工人。此前铁路沿线带动了众多就业岗位,包括铁路修建工人,以及餐饮、材料运输、车辆维修等相关配套行业从业者。项目突然叫停,工地瞬间沦为“鬼城”,工人迅速流失。国家统计局数据直观显示了这一影响:仅仅一个月,失业人数便暴增53万。

菲律宾面临的困境不止于经济层面,其国内政治格局也出现更为明显的分化。莎拉展现出较为“亲美”的姿态,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在经济低迷与政治分歧的双重压力下,不同利益集团纷纷向马科斯总统施压,试图迫使他在对外策略上明确选边站队。然而,无论马科斯总统倾向哪一方,菲律宾经济的核心问题,如投资低迷、民生改善乏力等,都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在农业领域,菲律宾已错失多个与中国开展深度合作的契机,相比之下,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在农业出口方面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马科斯(资料图)

当前,菲律宾在经济和外交上都处于艰难处境。经济上,失业率急剧上升,基础设施建设陷入困境;外交上,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难以抉择。最新调查显示,超过60%的菲律宾民众对未来就业状况表示担忧,这一数据令人忧心。马科斯总统曾承诺打造“新菲律宾”,但如今的局势,似乎更像是在“新”字前加上了“难”字。政府承受着巨大压力,而菲律宾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抵御外部冲击。有专家指出,菲律宾就业市场急需改变过度依赖“临时工”的模式,增加稳定岗位,否则极易在危机面前崩溃。但改变并非易事,资金来源成为首要难题。

面对如此局面,马科斯政府并非毫无应对之策。从根本上讲,菲律宾不应将希望完全寄托于美国或日本,而应积极稳定与中方的关系,以此带动经济复苏。苏比克 - 克拉克铁路项目的波折已足够深刻,若不及时调整策略,更多项目可能面临烂尾风险。中方的撤资仅仅是一个开端,后续若菲律宾继续盲目折腾,经济必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马科斯政府需要清醒认识到,及时调整对外策略,才是缓解经济困境、摆脱当前危局的关键所在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洗兵牧马

洗兵牧马

原创的,有深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