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破局——董明的中医药出海逻辑

把时间煮成泡面 15小时前 阅读数 3 #推荐

战略路径:文化认同与科学化双轮驱动面对中药国际化难题,董明提出:“既要传播中医文化,更需用科学语言证明疗效。”2024年,云南白药启动“国际化元年”,在韩国设立干细胞研发中心,并推进三七提取物欧美临床研究。

突破三大壁垒

认知壁垒:与哈佛医学院合作开展中药循证医学研究,发表SCI论文12篇;

标准壁垒:主导制定三七国际质量标准,推动ISO认证;

人才壁垒:引进跨国药企高管,搭建全球化治理架构。

市场策略:分层渗透与本土化

东南亚市场:利用地缘与文化优势,推出融合当地草药的口腔护理产品;

欧美市场:以“植物药”概念切入,主打天然成分与临床数据背书;

新兴市场:通过数字化平台直接触达用户,跳过传统渠道限制。

案例:痛舒胶囊的FDA之路董明亲自督导该项目,通过AI模拟优化配方,并采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他表示:“FDA认证不是终点,而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中药的起点。”

未来目标:打造全球健康品牌董明计划用10-20年实现“三个50%”:海外营收占比超50%、国际研发合作超50%、全球供应链本土化超50%。“白药的终极使命是让中医药成为人类健康通用语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把时间煮成泡面

把时间煮成泡面

每日分享一点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