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不是世界市场的全部,欢迎更多印度商品进入中国消费市场
2024年5月10日,中国新任驻印度大使履新,填补了长达18个月的空缺。这一变化标志着中印两国关系的新起点。随着大使到任,中印关系的复杂局面也显现出来,印度的内外形势不仅仅是经济与政治上的挑战,还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最近,美印两国的合作步伐越来越快。美国副总统万斯4月访问印度,并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重要会晤。此行的重点之一是推动两国间的关税和贸易谈判,尤其是目标明确:2030年将两国的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这一目标的设定并非空话,而是美国对此作出的强烈承诺,意味着双方的经济合作有足够大的潜力。这不仅反映了美国对印度经济前景的看好,也加深了两国在贸易领域的相互依赖。


然而,除了经济合作,印度与周边国家,特别是巴基斯坦的关系,始终保持着高压状态。最近,发生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格姆镇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将印巴关系推向了极限。印度迅速作出强烈反应,巴基斯坦则不甘示弱,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再次升级。在此局势下,国际社会纷纷表示支持印度的立场。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表态让印度深知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而这一点也间接影响着中国的外交策略。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于4月29日在印度最大英文报纸《印度快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明确表达了对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不满,并提出了中国与印度之间经济合作的巨大潜力。徐大使的文章中提到,“作为全球唯一两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中印两国市场对接将产生‘1+1=11’的叠加效应”。这一表述直指中印两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作用,表明通过合作,两国能够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的消费潜力也被徐大使提及,尤其是中国当前正在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和提升消费的专项行动。这为印度的优质产品打开了市场的大门,尤其是在食品、农产品以及部分制造品领域。印度的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状态,尤其是在工业品领域,印度始终无法与中国的制造业竞争。中国的制造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在许多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这使得印度在出口大量工业品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不过,印度的农产品、仿制药和水产产品领域,正是其能够在中印贸易中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之一,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在2022年出口了约2220万吨各类大米,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中国对印度大米的需求近年来保持稳定,虽然进口量不大,但随着印度逐步解除大米出口的限制,未来这一市场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尽管如此,印度在大米出口上依旧面临着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尤其是泰国、越南和缅甸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大米价格通常低于印度。因此,即便印度大米的出口份额有所提高,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仍然复杂。此外,印度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农产品出口额翻倍,力争到2030年农产品出口达到1000亿美元,尤其是大米、香料等传统产品将成为焦点。


与农业产品相比,印度仿制药的优势则更加突出。自20世纪70年代起,印度通过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法律——《1970年专利法》,取消了外国产品的完整专利保护,只保留了生产工艺的专利权。这一政策让印度迅速成为全球仿制药市场的领导者,尤其是在价格上具有巨大的竞争力。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印度的仿制药行业不仅满足了大量低收入群体的医疗需求,也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药品。


此外,印度的水产产品也是中国从印度进口的传统项目。虽然近年来中国主要从厄瓜多尔、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进口更多的水产产品,但印度的水产出口潜力依然不可忽视。随着全球水产资源的日益紧张,印度在水产领域的地位可能会逐渐上升,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渗透,虽然与其他国家的价格竞争仍存在一定差距。
中印两国的经济合作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在贸易中保持平衡,尤其是在农产品和仿制药的进口方面,如何合理调配进口来源,避免依赖单一国家的情况,仍然是未来几年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总体来看,中印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贸易往来,更多的是在全球经济复杂局势中,如何借助双方的市场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局势,只有通过深度合作,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