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广州军区总司令位置缺人,邓小平亲点张万年,有什么原因
【1.】
他被邓小平点将,成了广州军区的新头头,可谁承想,刚接手的第一天就撞上了棘手事儿。
1987年那会儿,广州军区的头儿位置空了出来,而那会儿正好是改革开放特别要紧的阶段,所以这司令的位置得赶紧找人顶上。
邓老直接点名叫张万年去广东当军区的一把手。结果他一到任,开会时那脸色,严肃得吓人。
张万年这人,到底是怎么样的背景,能当上军区总司令这么大的官?他凭啥能挑这么重的担子?还有,为啥他一上任就搞了一堆挺狠的改革呢?
1928年8月1日,张万年来到了这个世界,地点是山东的一个小村庄。他们老张家啊,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手头并不宽裕。特别是那会儿,世道不太平,地主老财又横行霸道,他们家更是过得紧巴巴的,没啥积蓄。
家里头太穷了,他为了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就没能上学。小小年纪,就得跟着哥哥出去要饭,这样才能勉强活下去。
等他年纪稍长,能自个儿养活自己了,就琢磨起木工活儿来。就靠着那点不多的手艺钱,在这乱世里头,他硬是挺了下来,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战乱时候,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过得苦不堪言。日本鬼子突然间就对中国发起了攻击,还一路打到了山东。张万年十几岁的光景,就亲眼看到了日军到处放火、杀人、抢东西,他们还毫无廉耻地侮辱中国人。
那场面就像地狱一样惨,让年轻的张万年心里燃起了一把火。他下定决心,要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候站出来,扭转现在这乱糟糟的局面,给大伙儿一个安宁祥和的家园。
1944年的时候,张万年才十六岁,他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八路军,在山东省独立团里当了个小兵。
尽管他年纪尚小,但释放出的力量却十分惊人。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他屡次不顾前方危险重重,勇往直前,一次次靠着单薄的身子,给战斗带来了不少新的希望。
他打仗特别厉害,那一年在战场上大展身手,种种事迹都表明他是个出色的战士。所以,刚加入八路军没多久,也就第二年吧,他的入党申请就顺利通过了,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但没多久,张万年心里期盼的那种和平安稳的日子,显然没跟着抗日战争打赢了就来。蒋介石直接就把双十协定给废了,还带着国民党军队开打内战,一心想要消灭共产党。
他刚从抗日战争的硝烟里缓过神来,紧接着就被安排去东北打仗。接到任务后,身为副班长的他,立刻领着队伍,火速赶往东北。到了那儿,他们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很快就建好了作战的根据地。
他心里清楚,打解放战争那会儿,认真劲儿可不比抗日差,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每场仗都打出了超常的拼劲。
在解放军攻打鞍山那会儿,他就算受了重伤,也死活不肯离开战场,这种事多了去了。因为他好几次立下大功,所以在军区里他算是出了大名,上级领导对他特别关照,直接给他升了好几级。
他肯定会不负党组织的厚望,更加勇往直前。组织给的任何任务,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接手,并且每次都完成得相当漂亮,从来不让组织失望。
在北方那冷得要命的地方,就算他的脚后跟冻得全是疮,他也没从前线撤下来。后来,在东北那个关键的辽沈战役里,碰上了从来没见过的大难题,他还是稳稳当当的,硬是挺了六天六夜,保证了通讯一直顺畅。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功解放,他绝对是出了大力的。在战场上,他勇猛无比,一遍遍冲入险境。而且,他还救了不少人的命。
东北那旮旯解放战一开始那会儿,他当过一阵子警卫员。那时候,因为武器装备不如人家,解放军老得豁出命去干仗。那些冲在前头指挥的领导,有两次差点就没命了,情况紧张得要命。
张万年不顾敌人的猛烈火力,硬是把那个受重伤的首长给扛了出来,并迅速送往治疗。他知道,救的不只是条命,更重要的是,那位指挥将领对战斗有多关键。所以,哪怕自己在战场上拼了命,也得保证首长活下来。
1949年,蒋介石已经没办法再闹出什么大动静了,只能跑到台湾去。而在东北战场上立下大功的张万年,为啥最后会去广东当上了总司令呢?
【2.】
张万年被邓小平点将,成了广州军区的新头头。刚一到任,他心里就琢磨着得改改这里的风气。
国民党仍存不良企图,张万年接到命令前去平息,后来他还当上了广东省军区的司令员。
张万年在东北战场大获全胜,正琢磨着要在那边站稳脚跟,没想到蒋介石不死心,还想再搏一把。于是,他又被派去,顺利地把蒋介石的势头给压了下去。
后来他当上了广州军区的司令,他是怎么一步步升到军区总司令这个位置的?
1952年,蒋介石跑到台湾都三年了,他还是对自己那糟糕的状况不甘心,老想着有一天能东山再起。于是,他让军队偷偷去打了南方海上的几个小岛。他心里清楚,共产党的海军力量不强,所以他就想利用海上这点优势,一步步地打回老家去。
党中央知道南方岛屿被占后,很快就看出了蒋介石的打算。为了打破他们的阴谋,张万年紧急被派到广东来指挥战斗。这时候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小伙子,而是能独当一面、指挥作战的领导人了。
机会难得,一到广东,他马上就行动起来,打算解决共产党军队海战经验不足的问题。他认认真真地查看周围的情况,想找出最合适的动手时机。
尽管他从小在内地长大,是个完全不懂水性的家伙,打水仗对他来说并不容易,但他通过反复琢磨,认真安排计划,没花多久时间就把那支快要撑不住的国民党军队给打败了。
不过,蒋介石的野心仍旧没死,短短一年光景,国民党就又想卷土重来,打算用一万多兵马,去把广东的一个岛给占了。
张万年摸透了蒋介石的心思,心里清楚国民党不会一败就撤,因此这一整年,他都紧绷着神经,严加防备。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总算让他给盼到了。
得知国民党的行动后,他一点也不惊讶,很镇定地做了安排。因为地方在山区,前线指挥和后方支援没法直接联系,他就自己连着三次进山又出山,亲自掌握战斗状况。这次打了胜仗的消息传到了党中央,毛泽东还特地发了电报,夸奖了张万年。
后来那几年,国民党老是骚扰广东的潮汕一带,但他始终紧绷着弦。只要国民党军队一现身,他就立刻带队迎战,绝不给敌人留半点机会。
他经历了多次生死关头,受了重伤,最终一举把南海诸岛上的国民党剩余力量给消灭了,让广东这一带的海防线更加稳固。这样一来,蒋介石那些不靠谱的想法也彻底泡汤了。
他立下的战功数不胜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哪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且好多仗都是靠他才扭转局面的。中央领导特别看重他,总盼着他能再往上爬一爬。
尽管他军事天赋异禀,但由于小时候家里穷,没读过多少书。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慢慢稳定下来,他就琢磨着,得让像张万年这样的同志,去参加正规的军事培训,好好提升下自己。
1958年快结束时,他告别了战斗十多年的地方,转到了南京的一所军事学校深造。他心里明白党组织的一片用心,所以这次学习的机会他特别看重。
在学校那会儿,他被评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绩也是杠杠的,一毕业就急着回到了军区。
1961年那会儿,张万年是军队的副团长,他琢磨出一套锻炼方法,让训练效果直接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他的指挥下,练兵热潮被带动了起来,先是他的部队行动起来,然后其他部队也跟着学。他还在军队的传统比武大赛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好成绩。可以说,他一个人的努力,就让整个军队的纪律和风气都变得更好了。
他的领导才能在党内是大家公认的,加上他的高学历背景,让他在职场上一路高歌猛进。那时候,美国和越南正打得火热,越南那边有点吃不消,于是就来找中国求援。
党中央迅速权衡利弊后,作出了出兵援助的决定。因为如果越南真的被占领了,那作为紧邻的国家,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美国接下来的攻击对象。
咱们国家当时说是跟越南搞军事上的交流和学习,但说白了就是去帮越南对抗美国。张万年就是带那个军事顾问团队的头儿之一。
越南有了中国的军事支援后,整个国家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样萎靡不振,居然能给美国来个狠的。美国一看情况不对劲,赶紧说要撤军。这几年,中国可是没少给越南传授经验。
回到国内后,张万年还是像以前那样,有多大本事就干多大事,他更加用心地建设部队。就这样,一直到1987年,中央让他去广州军区当总司令。
张万年上任之后,到底是个啥情况呢?
【3.】
张万年当上军区总司令那会儿,军队正闹着大革命新变化。一开会,他就绷着脸,特别认真,这是为啥呢?
他的本事大家心里都有数,不光能在战场上当头儿指挥,回国后还能给各部队改制度,让军队稳稳当当的。可奇怪的是,自从他当上军区司令后,咋就变得冷冰冰的了?难道是位置坐高了,架子也大了?
张万年肯定不是那种人,他开会时板着脸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人对自己要求严得很,是出了名的。怎么可能因为升了个小官,就变得心态不稳,飘飘然了呢。
前任司令尤太忠,已经69岁高龄了。由于多年征战沙场,身处前线,他的身体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衰弱。因此,他开始琢磨着,是时候考虑退休的事儿了。
党中央知晓这事后,马上动手考察这个岗位,琢磨来琢磨去,最后拍板了,等尤太忠卸任,就让张万年顶上他的位子。
一听到这个消息,张万年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真是没想到会轮到自己,要知道这职位可重要了。
那时候的广州,因为外面的事儿和队伍自身的一些发展难题,情况其实挺动荡的。但党中央还是决定让他来挑这个大梁,这摆明了就是信任他,觉得他有能力摆平那些麻烦,给整个军区来个彻底的整顿。
1987年11月份,他正式走上了军区总司令的岗位,跟尤太忠司令办好交接手续后,就全面管起了军区的大小事务。
由于是刚上任的领导,很多安排都可能进行调整,于是各级军区的头头们都来向他请教,想知道他接下来打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哪儿。
聊了一阵子后,张万年心里头有点闷,他跟秘书说,自己得捋捋思绪,谁也别来打扰,说完还把办公室的门给关上了。
忙完手头的事儿,天都已经黑了,可张万年还是让秘书赶紧去把所有重要领导叫来,开了个快速会议。会议时间不长,但走出来的每位领导,都是一脸紧张,后背都湿透了。
刚才在会议室,张万年虽说没动怒,但他指出了军区里现在存在的几个问题,得赶紧整改。同时,他还说要按照尤太忠司令的安排来进行改进。
新上任的总司令这一出手,底下的干部们全都明白了他的决心有多坚定。
其实张万年虽然刚当上总司令,但大家对他并不陌生。因为在来当总司令前,他在广州军区已经是个不小的官了,所以跟他们其实算是老同事了。
大伙从前没见过张万年如此板着脸,不过对他的严格要求,大家心里都明白,毕竟军区里头确实闹出些乱子了。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大变动,咱们国家的各支部队都得跟着变。尤太忠那时候身体不太利索,可他还是按照上面的要求,搞了些改动。
但对军区里的大多数人来讲,这次变动就是要他们跨出原来的老路子,甚至有人会因此而选择不再继续留在部队,因此他们对军区的这次革新很反感。
由于尤司令身体状况不太好,很多事情他都感觉难以应付,结果这次改革计划就被暂时放下了。
那些来找张万年要下一步指导的干部,其实都在拐弯抹角地说尤司令的指示得作废。张万年在办公室里琢磨了半天,心里一直在盘算着改革到底该咋搞。
最后,他觉得尤司令的主意挺靠谱,为了让祖国更加昌盛,他肯定会拼尽全力去促成一些变化。
他做事的态度很坚决,让手下的人再也不敢马虎了事。他雷厉风行地推行尤司令的改革办法,从高层到基层都严格执行,把广州军区的不良习惯都给改了,还培养出了很多出色的军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