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任何人相处时都别过多暴露自己?

爱之旋律屋 3周前 (03-11) 阅读数 19 #情感

嫉妒的力量:动力还是武器?

小王是我认识多年的老友,小时候我们一起骑自行车上学,一起放学后窝在他家看漫画。

可以说,我们关系特别铁。

有一天,他突然对我冷漠了,跟其他人议论我的事情,甚至背后使绊子让我难受不已。

我真的很疑惑,后来才知道,他嫉妒我的成功。

小王从小和我条件差不多,但我考上了好大学,有了体面的工作,而他生活得并不如意。

我在饭局上一不小心透露了自己这两年的高收入,小王当时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的脸色变了。

饭局一结束,我就意识到气氛不对劲,果然,没多久,我的店铺就开始被人恶意投诉、大量差评。

最后我通过交叉打听才知道,是小王故意弄的。

嫉妒这个东西,掌控好了,是动力,会促使人更加努力地去改变现状;掌控不好,它会让人做出一些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情。

小王的故事让我对嫉妒有了重新的认识。

很多时候,无论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都相似,但是在不同阶段的成就会引发一种潜在的敌意。

如果无法控制嫉妒,它就会变成一种武器,伤人于无形。

如何避开他人的嫉妒?

要避免他人的嫉妒,首先得明白人的本性。

人都有一种天生的比较心理,常常会不自觉地和周围人比较,想证明自己比别人好。

就像我写文章,虽然只是和大家聊聊天,分享一些故事,但即便这样,仍旧有人不时对我阴阳怪气。

为什么?

因为我的粉丝很多、关注高,自然成为了一些人的眼中钉。

像单位里的升职加薪,同事可能会酸溜溜地说几句;在朋友圈过得好,亲戚朋友也会背地里冷嘲热讽。

这都是人的生存机制使然,从一出生,我们就在和周围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竞争。

这种基因已经刻到骨子里,很难改变。

要想避开被他人嫉妒,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

过度暴露自己的风险:真实案例

说到过度暴露自己,我不得不提一个例子。

小张在公司里兢兢业业,升职很快,但是他常常炫耀自己的成绩,比如在公司业绩会上细数自己每一个成功的项目,还时不时在朋友圈晒加班加点的工作照片。

结果呢?

公司里很多同事开始疏远他,觉得他太过高调,甚至在他升职后,有人故意在背后捣鬼,破坏他的工作进展。

过度暴露自己,特别是在涉及个人成就和财富的方面,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心理。

别人未必会说出口,但心里某种嫉妒的种子已经种下,一旦有机会,这种嫉妒可能会变成伤害你的动机。

成功应对嫉妒的三种策略

要想应对嫉妒,下面有几种策略可以考虑。

首先是“超越”。

当你超过其他人太多的时候,他们反而不会再嫉妒你。

举个例子,老李是我们这条街上最厉害的商人之一,他的孩子在京城当官,老李办事简直就是顺风顺水。

别人根本无力嫉妒,反而都对老李心存敬畏,希望和他搞好关系。

你要学会顾及别人的感受。

你过得好,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跳出来炫耀、攀比,不免让人觉得扎眼。

我的一个朋友小楠,她每次在社交场合都显得低调,从不主动提及自己的成功,即使别人问起,她也是很客气地说自己还在努力。

这样一来,周围的人反而觉得她平易近人,没有嫉妒她的理由。

是适度表现自己。

并不是要你完全隐藏自己的光芒。

如果你总是过分谦虚,别人反而会觉得你假。

合适的场合,适当地表现自己,不仅可以机会和资源到来时抓住它,而且不会让人觉得你故意高调。

嫉妒心人人都有,将它转换为自己的动力,或者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敌意。

结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可能面临嫉妒的问题。

如何化解这一问题,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具体操作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完全避免他人的嫉妒,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减少负面影响,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有人说,世界上最坚固的感情是利益关系中的互惠。

不论你生活得好还是不好,时刻保持谦虚和低调,顾及他人的感受,是维持良好关系的一大秘诀。

注意细节,适度表现自己,让我们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找到一条平衡之路。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要明白一点:与他人相处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

不让自己的成功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同时又不让自己的价值被埋没,这其中的分寸,值得每个人去慢慢体会和把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爱之旋律屋

爱之旋律屋

奏响爱与情感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