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突查胖东来和田玉销售真相:官方数据曝光,网红指控遭打脸?

城市体温计 1周前 (05-06) 阅读数 5 #社会

5月3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一则公开表态引爆全网:“若法律不严惩造谣者,我将关闭企业或永远离开!”这番悲壮宣言的背后,是一场持续月余的“和田玉暴利”指控风波。

一家被誉为“中国零售业神话”的企业,为何因玉石销售陷入舆论漩涡?网红口中的“暴利”是否确有其事?官方突击检查的结论能否平息争议?这场事件不仅关乎胖东来的声誉,更折射出网络时代“真相与谣言”的博弈逻辑。

根据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魏都区分局的突击检查报告,胖东来旗下唯初珠宝公司2025年1-4月共销售和田玉4177件,总金额2959.2万元。经核算,平均毛利率未超过20%。珠宝行业平均毛利率普遍在30%-50%,部分高端品牌甚至可达70%。所有商品明码标价,抽查的13件在售商品进货手续、鉴定证书齐全,未发现价格虚高证据。

和田玉定价涉及原料采购、加工雕刻、鉴定认证、物流仓储等环节。以一件标价5000元的和田玉挂件为例:原料成本约2000元,雕刻加工费800元,鉴定及证书费用200元,运营成本(含人工、租金)1500元,毛利约500元(毛利率10%)。若毛利率仅20%,胖东来的定价体系甚至低于行业常规水平。

4月初,某短视频平台账号“柴怼怼”连发数十条视频,核心内容包括:暴利指控:“胖东来玉器成本几百元,售价高达数万元。”质量质疑:“鉴定证书造假,玉石品质低劣。”营销阴谋论:“组织水军造神,操控消费者心智。”且在网上发《胖东来“割韭菜”内幕曝光!》《你买的和田玉其实是石头价!》等标题迅速吸引网友们的点击。结合“高价玉石”“企业黑幕”等敏感词,激发公众对消费陷阱的天然警惕。平台流量倾斜争议性内容,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破亿。

4月8日胖东来发布《关于网络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逐条驳斥指控。4月25日胖东来向许昌中院递交诉状,起诉“柴怼怼”涉嫌商业诋毁及名誉侵权。5月3日创始人于东来公开表态,称“若法律不还公道,宁可关闭企业”。

胖东来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网络时代的信任危机与理性之光。当一条短视频能轻易摧毁企业数十年积累的口碑,我们每个人都是真相的“守门人”——

对发布者:流量不应凌驾于事实之上。

对平台:算法正义需与法律同频。

对公众:让子弹飞一会儿,或许是对真相最基本的尊重。

互动话题:

你在购物时遭遇过网络谣言困扰吗?面对企业负面信息,你会选择相信还是质疑?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城市体温计

城市体温计

聚焦城市热点脉动,感知社会民生温度,深度丈量时代冷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