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以色列发来贺电,为何被中方退回?

是汪小七班呀 1周前 (03-28) 阅读数 8 #推荐

1971年,当新中国准备重回联合国时,不少原本跟美国关系铁得很的盟友,看出新中国这回是稳进联合国了,所以就突然转变立场,在联合国大会上给新中国投了赞成票。这里面,还有现在挺有名的“中东小强”以色列呢。

对于这些国家,中国抱着“朋友多了路好走,敌人少了麻烦少”的态度,大多数都给予了友好的回应。不过,以色列却是个例外。

那时候,以色列不光举了赞成的手,投票结果一揭晓,他们几乎是立马就给中国发了祝贺的电报。但中方这边呢,挺直接的,没客气,就把那贺电给退回去了。

这在咱新中国外交史上,算是挺少见的。

那么,为啥那时候中国没接受以色列的好意,反而要把贺电退回去呢?

【两度被放“鸽子”的中以建交】

中国和以色列之间,其实没啥深仇大恨。说起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会儿,中国自己都被日本侵略者欺负得够呛,但还是挺仗义的。就像是自己淋过雨,知道那滋味不好受,所以愿意伸手帮别人一把。就这样,在上海那些地方,中国接纳了好多的犹太难民。

新中国成立后,以色列却两次对中国做了不太地道的事。

话说回到1950年,那时候新中国才刚刚站稳脚跟,国际上被西方各国给晾在了一边。而另一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这块地上新建立了国家,也是挺孤单的,被中东那些国家排挤,特别需要大国的撑腰。

在那种情况下,以色列主动站出来表示,想跟新中国搞好外交关系。

1950年6月份,以色列的国会已经点头同意要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说来也巧,正当两边准备加速推进建交进程的时候,朝鲜那边突然打响了战争。

以色列和中国的建交之路,就这样第一次被暂停了下来。

说白了,那时候以色列想在中东站稳脚跟,美国的支持可是少不了的。要是中美两边关系闹僵了,甚至动起手来,以色列为了不给美国添堵,暂停跟中国建交的事儿,这事儿也能让人理解。

不过,他们后面的举动就让人不太瞧得上了。抗美援朝一开打,以色列居然站到了“联合国军”那边,虽然只是派了些医疗人员,但他们为了巴结美国,明摆着是和中国对着干了。

他们自个儿提出要跟我们进行建交谈判,可就在快谈妥的节骨眼上,他们突然变卦,跑去站到了联合国军那边,这行为着实有点不地道,像是不讲信用。

在1954年那会儿,中以两国再次建立了外交关系。那时候,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打完,新中国凭借着战场上的大胜,赢得了国际外交圈里的认可和发言权。

美国发现光靠武力没法让中国低头,于是开始慢慢调整对中国的看法,想找机会跟中国聊聊,一起商量怎么处理好东亚的事务。

1954年在日内瓦开的会,还有1955年在万隆的会议,都算是中美之间那种不直接的打交道的方式。

这时,以色列瞅准中美关系有所回暖的时机,心里头又萌生了想跟中国建交的念头。咱们中国呢,考虑到之前那次建交谈判,是因为受到美国那边的影响才没能成功,而以色列这个小国,在大国之间生存挺不容易的,也没啥太多别的选择。所以,咱们就又对以色列表达了友好态度。

两边通过以色列在缅甸的大使,动手搞起了第二轮建立外交关系的商量。

但到了1955年年底,因为越南那边打起来了,中美之间的关系又变差了。这时候,以色列也主动停了跟中国商量建交的事儿。

老话常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两个国家坐下来谈建立外交关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以色列那边做法太随意,对中国也不够尊重,中方这边呢,热情也就一点点消退了。

到了1992年那会儿,中以两边终于正式搭上了外交的桥梁。这么一来,以色列就成了中东地区里,最后一个和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

不过说实话,就算咱俩国家没正式打交道,说到新中国重回联合国这事儿,以色列其实就是个站边上看热闹的。他们发来祝贺信,咱们不理睬也就罢了,最多就当没看见。那为啥要采用退信这种可能会让人家不爽的做法呢?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

1971年新中国为啥退回以色列发来的祝贺我们重回联合国的电报?原因主要有俩。

首先,从1948年以色列国家成立开始算起,一直到1971年中国重新加入联合国,这二十三年间,以色列就像是一个原本勇敢屠龙的少年,结果最后自己却变成了那条恶龙。

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这块地上正式成了个国家。不管巴勒斯坦人民心里怎么想,但从全世界国家的角度看,这事儿是得到了联合国点头同意的。

1947年,联合国搞了个“印巴分开过日子的计划”,说要在巴勒斯坦那块地儿上,弄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俩国家。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别再老打架,仇恨那么深了。

在这个过程中,以色列心里头肯定想着重建国家,但说实话,他们也被卷进了大国之间的较量,成了别人的棋子。美国和苏联都盼着以色列能独立,好用来牵制那些跟英国走得很近的伊斯兰国家,比如沙特。

另外,二战那会儿刚收尾,许多犹太人从欧洲集中营被英、法大批送往巴勒斯坦,他们同样是遭了大罪的。咱们中国,身为有担当的大国家,对美、英、法、苏这些国家随意瓜分别国地盘的行为很不满,不过对以色列还是挺同情的。

然而,1948年以色列一成立,很快就从原本被大家同情的对象,变成了实施暴力的那一方。到了1971年,以色列已经自个儿或被别人拉着,参与了三场中东战争。

特别是1967年的那场“六天战争”,以色列主动出击,有了美国的撑腰,占领了阿拉伯国家的大片土地。这一下子,中东那边就炸开锅了,局势紧张得不行,害得好多巴勒斯坦人都没了家,到处流浪。

所以,中国对以色列的看法有了转变,现在更多站在巴勒斯坦人这边,不赞成以色列的残忍行为。

这么说吧,1971年的时候,中国拒绝发送贺电给以色列,主要是想站出来维护国际上的公平和正义,同时也是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

【鼎力相助和锦上添花者的区别】

中方退回以色列贺电的第二个缘由,说白了就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中国重新加入联合国这事儿上,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说实话,1971年中国能够重回联合国,以色列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他们投了赞成票。可反观阿拉伯国家那边,就连美国的铁杆盟友沙特,都投了反对票。

要是从帮忙让新中国重回联合国这事儿上来说,以色列那顶多算是添把小火,真正出了大力的,还得数那些阿拉伯国家,他们才是实打实地给了大支持。

说白了,新中国要重回联合国,还直接当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事儿靠的是一个叫“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东西。但在正式投票前,这个决议有个称呼叫“两阿提案”。这里的“两阿”嘛,就是指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两个国家。

这两个国家都属于伊斯兰世界。因为大家都知道的一些事儿,伊斯兰和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关系不太好,特别是在1971年那会儿,可以说仇恨深似海。

新中国成功回到联合国这事儿,虽然以色列也举手赞成了,但他们的作用更像是往好事上再添点彩头。真正忙前忙后,出了大力气的,还得说是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

新中国在联合国重新获得席位后,以色列很快就给我们发了祝贺的电报。说白了,他们就是看到咱们在安理会有了能一票否决的权力,想借此机会再次跟咱们商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事儿。

不过从咱们中国的角度来说,假如咱们好不容易靠着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的全力帮忙,才重新回到了联合国,结果一转身就跟那个只是稍微帮了点小忙的以色列走得太近,那可真会让人心里不舒服,觉得咱们太不够意思了。

所以,说到别的事儿,中方跟以色列还能保持点“面子情”,但唯独在新中国加入联合国这事儿,中方得明确站队,支持阿拉伯世界。这不仅是讲道义,更是关乎国家尊严的事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是汪小七班呀

是汪小七班呀

是汪小七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