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急眼了!中俄力挺伊朗后,美国悬赏一亿全球通缉中国公民!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5天前 阅读数 8 #国际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据俄卫星通讯社 3 月 20 日报道,美国毫无征兆地对中国两家石化企业伸出了制裁之手,手段包括冻结其在美资产、切断美元交易通道等。

而美国国务院给出的理由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中国购买伊朗石油 “违规”,还无端指责中国企业 “勾结伊朗军方与胡塞武装” ,如此蛮横的指控,让人不禁质疑美国背后的真实意图。

而这还不是全部,就在制裁前一天,美国又做出了一个更让人震惊的举动:悬赏 1500 万美元(约 1.09 亿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与四名中国公民有关的信息。

美方竟宣称他们 “帮伊朗搞美国技术”,甚至将这四名中国公民列入美联邦调查局的 “头号通缉犯” 名单。

美国究竟意欲何为?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制裁石化企业:毫无根据的指控】

美国这次对惠州大亚湾华瀛石化码头和鲁清石化的制裁手段可谓是简单粗暴,冻结在美资产,意味着这些企业在美国的金融资产被强行冻结,无法自由支配 ;掐断美元交易通道,更是直击企业金融交易的命脉。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一旦被切断相关通道,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资金流转将陷入困境,许多正常的业务往来都无法开展。

而美国国务院给出的制裁理由,简直是荒谬至极,所谓中国买伊朗石油 “违规”,这背后的逻辑十分可笑。

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然后自行对伊朗实施制裁,还妄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国家,要求各国都遵循其制裁措施,这本身就是对国际规则的肆意践踏。

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是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

并且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这种正常的贸易合作对于保障全球能源供应有着积极意义。

至于污蔑中国企业 “勾结伊朗军方与胡塞武装”,更是毫无事实依据的无端指责。

美国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来支撑这一说法,纯粹是为了给制裁找个看似合理的借口。

就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经常上演这样的 “贼喊捉贼” 的戏码,凭借自己的霸权地位,随意给其他国家和企业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回应,中方一贯反对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 “长臂管辖”,美国应当停止干扰破坏中国和伊朗正常的商贸合作。

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一回应,铿锵有力,表明了中国在面对美国无理制裁时的坚定立场,不会任由美国肆意践踏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名中国公民被美方指控】

美国悬赏 1500 万美元征集四名中国公民信息的行为,更是将其霸权主义和 “长臂管辖” 的恶劣行径展现得淋漓尽致。

美方的指控可谓是 “绘声绘色”,他们宣称,这四名中国公民在中国开设的公司,表面上是进行普通的商业运营,实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 “秘密通道” 。从 2007 年起,这些公司就开始了所谓的 “非法运作”,通过复杂的物流网络和隐蔽的交易手段,将美国的军事装备和无人机技术转交给伊朗。?

据美方的说辞,在军事装备方面,涉及一些高精度的传感器、先进的通信设备以及部分小型武器零部件等。

这些装备被认为是美国军事工业的 “结晶”,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战略价值。在无人机技术转移上,美方声称涵盖了从无人机的核心飞控系统技术、高性能的动力系统技术,到先进的图像识别与传输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

他们坚称,这些技术和装备的转移,极大地增强了伊朗的军事能力,尤其是在无人机作战和情报收集等方面。?

美国政府在其发布的声明中,还特意强调这些所谓的技术转移行为是在绕过美国严格的出口管制法规下进行的。

他们描述了一系列复杂的交易链条,从美国本土的供应商开始,经过第三方转运,再通过在中国的公司巧妙伪装,最终运抵伊朗。

整个过程被描绘得如同谍战大片中的情节,充满了秘密交易和暗箱操作。

在美国互联网这片 “没有秘密” 的虚拟空间里,这四名中国公民的基本信息毫无遮拦地被曝光。

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过往的行踪轨迹和社交关系等,都被别有用心之人公之于众 。

这些信息的泄露,让当事人及其家人陷入了极大的困扰和恐惧之中,个人隐私荡然无存,正常生活被彻底打乱。?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迅速发出通缉令,将这四名中国公民列为 “重点追捕对象”。

FBI 在通缉令中使用了极具威慑力的措辞,呼吁全球范围内的执法机构和民众协助抓捕,他们还承诺,对于提供有效线索的人,将给予高额的赏金。

这一举措,无疑让事件进一步升级,也使得这四名中国公民在国际上陷入了一种极为被动和危险的境地。

在社交媒体和各大新闻平台上,相关话题迅速发酵,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铺天盖地,对当事人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美国制裁中国石化企业】

从美国国内石油产业角度来看,美国近年来通过页岩油革命,石油产量大幅增长,逐渐从石油进口大国转变为石油出口国 。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石油产业利益集团希望拓展海外市场,增加石油出口。

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消费国,与伊朗等国保持着稳定的石油贸易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石油出口的潜在市场份额。

美国制裁中国石化企业,试图通过切断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渠道,迫使中国转向美国进口石油,从而为美国石油产业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能源产业发展角度而言,美国试图通过制裁遏制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炼化技术、能源储备等方面的进步,对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构成了潜在威胁。

通过制裁中国石化企业,阻碍其正常运营和发展,美国可以在全球能源产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

【遏制中国与伊朗的合作】

美国此次制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近年来,中国与伊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这让美国感到不安。

通过制裁中国企业,美国试图向中国传递一个信号:不要挑战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除此之外,美国还试图通过制裁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迫使其放弃核计划,而这种“极限施压”政策早已被证明无效。

伊朗通过建立“影子舰队”和地下交易网络,成功绕过了美国的制裁。

此次制裁中国企业,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进一步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

美国的制裁措施对中企的短期影响不容忽视,首先资产冻结和美元交易通道的切断,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影响正常运营。

其次制裁还可能引发国际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石油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压力。

而从长期来看,中企面临的挑战更多来自供应链的调整和市场的多元化。

美国的制裁提醒中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中需更加谨慎,同时加快能源多元化战略,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结语】

美国的制裁行为不仅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也揭示了单边主义的局限性。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美国的“制裁大棒”不仅损害了中企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最终将反噬自身。

对于中国而言,此次事件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通过反制与自主创新,中国不仅能够维护自身利益,还能推动全球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参考资料:

环球网在2025-03-21关于《美国宣布对中国一家炼油厂和一石油码头实施制裁,外交部回应》的报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