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要重新安排他工作,才同意离开军区,等5年换来结果无法承受

史诗涵啊 4天前 阅读数 10 #推荐

1977年7月,冼恒汉结束了在甘肃兰州长达27年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上级决定对他进行工作调动,他因此前往北京等待新的职务安排。然而,五年后,他接到的职务调整通知却让他难以接受。

许多人可能不了解冼恒汉,他是一名以政治工作为背景的军事将领。尽管他来自广西,但在跟随中央红军转战至陕北后,他与大西北建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联系。

战争时期,我曾服务于贺将军麾下参与抗战,后转入彭将军部下投身解放战争。

他在自传中提及,自己最敬重的人物是贺将军。

他的命运轨迹在1967年或许迎来了重要变化,当时军队接到命令支持左派,他不仅从副政委晋升为政委,还同时担任了党委的首任书记,并兼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的主任及书记。

相较于军事领域的职责,地方管理工作显得更为繁复,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的繁荣和工业的进步。甘肃省作为一个农业为主导的省份,长期面临干旱缺水的挑战,导致在歉收年份里,粮食供应成为难题,民众的基本温饱难以保障。因此,许多居民不得不离开家乡,以乞讨的方式维持生计。对于甘肃省的主要领导者而言,首要的任务便是促进农业发展,确保民众能够自给自足,不再完全依赖于变幻莫测的天气条件。

要实现旱涝保收,关键在于水利设施建设,而资金短缺则需向上级部门申请解决。经他积极筹措,农业生产量持续提升,成效显著,流浪逃荒的现象逐渐减少。就此而言,具备军队背景的干部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尽管起初经验不足,但他们边实践边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

从事农业与工业都是责无旁贷的任务,然而有一件事情,他本不愿涉足,却又势在必行。这便是解决兰州铁路局的问题。铁路局直接归属铁道部管理,而非地方政府,但局势颇为棘手,运输系统出现瓶颈,对经济建设造成了阻碍。铁道部派员前来处理,却未见成效。上级转而要求省委介入,这一过程中,不少干部受到了波及,这也成为了他最终被免职的关键因素之一。

事实上,他坦承在某些事务的处理上方法欠妥,但他同样是执行者,也在逐步认识问题所在。类似他这样处境的人并不罕见,多数人仍留任原职,唯独他有所不同。1977年,上级提出对他进行岗位调整,意图重新安排他的工作,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终接受了这一安排。

在北京守候五年,情况未有丝毫进展。此时,中央倡导干部队伍年轻化,众多资深人士相继转到二线岗位或办理离休手续。鉴于自己年岁已高,心中不禁暗自思量,是否也将迎来离休的时刻?出乎意料的是,军区领导层突然向他发出通知,要求解决过往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会议中,他遭遇了一系列指责与批评,当即感到心脏不适,紧急入院治疗。

难以理解,为何事隔五年之后,旧事还要被重新翻出,最终导致了退役的结果,这对他来说难以接受。被冠以“四人帮”代理人的称呼,他认为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其中不乏夸大之词,很多内容更是凭空捏造。数十年来,无论是在兰州军区任职还是在甘肃地方工作时,他都严格遵循上级指示行事,重大事项均经过常委会讨论决定。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各地均面临挑战,甘肃又怎能独善其身?审视问题需基于历史背景和总体情境。

随后,他多次提出申诉,却似乎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然而,他的党籍和军籍最终被恢复,待遇也从师级提升到了军级,至于其中的原因,外界并不清楚。在晚年,他仍感遗憾,因为相关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史诗涵啊

史诗涵啊

史诗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