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发布数据产品600个,打造文旅AI大模型,支持宜兴紫砂元宇宙
5月8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无锡市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实施方案》指出,到2027年,建成高质量数据集300个,发布数据产品600个,其中行业高质量数据集200个,人工智能数据产品200个,落地数据标注基地3个,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打造数据空间20个,培育人工智能训练师高技能人才3000名。
其中,在数据产业集聚区方面,打造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数据汇聚处理、数据开发应用、数据技术创新、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安全治理、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数据产业,争创国家数据产业集聚区。
支持新吴区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先行区);支持江阴市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健康、数字监管,宜兴市围绕紫砂元宇宙、智慧康养、“电线电缆+人工智能”,梁溪区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跨境电商,锡山区围绕智能车联网、具身智能,惠山区围绕电子信息数字化升级、“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滨湖区围绕信创产业、数字影视、智慧文旅,无锡经开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工业大模型等18个领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数据产业集聚区8个。
同时,聚焦交通、文旅、政务、金融、制造、知识产权、生态环境、教育文化、社会稳定等领域做强垂类大模型9个。推进大模型开源平台建设。提升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平台能力,服务企业创新应用达50家。支持梁溪区、新吴区建设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平台2个。建设异构人形机器人专业训练场,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质量、多场景的数据采集和训练环境。
2024年初,国家数据局成立后主导发布了首个重要文件——《“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进而催生倍增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鉴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该计划的实施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探索的紧密结合。
近年来,无锡市抓住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改革的试点机遇,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发布了地方版的“数据二十条”以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并积极推动无锡市公共数据开放实施细则的制定。此外,无锡还发布了全国首个汽配行业数据空间,致力于推动数据的高质量供给,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林指数位居全国第7、江苏第1。
为进一步推动数据的开发利用,无锡市举办了“数据要素×”大赛江苏省分赛,并揭牌成立了长三角(无锡)数据资源中心和长三角(无锡)数据创新研究院,为院所、社会和企业之间的技术溢出、人才溢出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无锡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数据产业,揭牌成立了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产业园(先行区),吸引了众多数商活跃市场生态,推动了数据企业的集聚发展,不断催生数据要素领域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
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锡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无锡新型城市算力中心”,致力于打造“算力洼地”。通过统筹算力布局,无锡市在通用算力方面已累计建成16个规模数据中心;其中,“神威·太湖之光”可提供高达125P的国产超算算力,整体技术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已建和在建的智算算力近3025P,预计到2025年底将新增超4032P的智算算力。
在应用场景方面,宜兴市利用元宇宙和区块链技术打造了“紫砂元宇宙”平台,这是全球首个专注于紫砂文化的元宇宙空间,为紫砂文化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方式。借助元宇宙虚拟互联技术,体验者能够以虚拟人的身份“逛”紫砂文化街区,实现“云”参观紫砂展览和“云”定制紫砂壶。目前,宜兴市已有上万件精品紫砂通过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进行在线展示和交易,超过20万件紫砂珍品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字认证”。此外,宜兴市还串联了东坡书院、蜀山古南街等历史遗迹,打造了沉浸式陶艺体验空间。
这一举措是传统产业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引入元宇宙概念,宜兴市不仅拓宽了紫砂文化的传播渠道,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还为紫砂文化的国际传播打开了新的窗口。
此外,在今年五一期间,滨湖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还推出了无锡首部沉浸式VR电影《中华国志—大唐梦华录》,让观众能够瞬间穿越回千年前的盛唐时期,亲身感受长安城的繁华景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