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役都不愿押运流放的囚犯,可为啥对女囚犯却“情有独钟”?

独醉江南岸 19小时前 阅读数 35 #推荐

在我国古代,有种惩罚手段叫做流放。可能不少人会想,这不就是把犯人送到老远的地方住着嘛,感觉惩罚也不是那么狠。但其实,被判流放的犯人,他们的日子苦得很,连那些负责押送的公差都不愿意干这活儿。不过说来也怪,这些公差虽然不乐意押送流放的男犯人,可对女犯人却有点“特别关照”,这是咋回事呢?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为啥古代那些衙役都不愿意去押送被流放的囚犯呢?说起来,在古代,流放这刑罚可比坐牢难受多了。为啥这么说?坐牢嘛,就是把人关起来,自由没了,顶多是干点累活。但要是被判了流放,那可就惨了,得跑到老远老远的荒凉地方去,有的路程能有好几千里地!更别提了,流放的囚犯还得戴着二十多斤重的镣铐,走路都费劲。

因此,长时间走路对囚犯来说就是种煎熬,可为啥连押送他们的官差也觉得这活儿不好干呢?说白了,原因就这么几个:首先,官差得跟囚犯一样,靠两条腿走路,没法坐车骑马。再说,押送还有时间限制,按照老规矩,官差和囚犯每天得走25公里,这活儿能不累吗?

再说第二点,押送流放的犯人,衙役们得一路盯着。要是碰到那些身板硬朗、力气大的囚犯,他们说不定能挣开链子逃跑,那衙役们就得倒霉,回去得被官府问责。还有啊,有的江洋大盗被抓后,在流放路上,他们的同伙可能还会想办法来劫人,这时候押送的衙役要是抵抗,弄不好连命都得搭上。因此,古代的衙役们都不愿意干这押送流放犯人的活儿。

为啥古代的衙役对被流放的女犯人特别关照呢?其实背后的原因就这么几个:首先,说白了就是为了钱。被流放的女犯人,很多都是有钱人家里的太太或小姐,大多数是因为家里男主人犯了事被连坐的。这样一来,她们被流放时,家里人为了能让她们路上少受点罪,就会悄悄给押送的衙役塞点好处费。

千万别小看这些小费,碰到那种有钱的大户人家,给一次小费,说不定就顶上衙役们大半年的工资了!这么好的差事,谁不想干啊?再说,从安全角度考虑,押送女囚犯可比押送男囚犯安全多了。毕竟女的嘛,力气小,又是深闺里长大的,跟外面的坏人没啥瓜葛,衙役们根本不用担心路上会出啥岔子,或者囚犯会挣开镣铐逃跑。

第三,还有个挺重要的事儿,对那些古代的衙役来说,押送女囚犯的路上,他们可能会趁机占这些女囚犯的便宜,来解解旅途的乏。可能有人会想,衙役们这么胡来,就不怕女囚犯告他们吗?其实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为这些被流放的女囚犯,到了地方还是得被送到教坊司去,所以她们往往敢怒不敢言。

教坊司里的女子,说白了就是给边防的战士们准备的,她们将来的命运就是满足战士们的生理需求。碰到这种事儿,谁还会在乎路上被衙役们怎么折腾呢?再说了,古代的女人本来就没啥地位,要是犯了法,官府哪会管她们的冤屈啊!这样一来,那些贪色的衙役可就占了大便宜:收着高额的好处费,路上还有美女陪着,最重要的是,这事儿还没啥风险!

这么好的机会,谁会不想把握住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独醉江南岸

独醉江南岸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