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落幕篇章中,刘禅开城投降这一决定,让后人颇多争议。要是他当初不投降,而是选择死守成都,能不能坚持到姜维大军回援呢?这可真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


咱先看看当时的局势。邓艾偷渡阴平,这一招可太狠了,直接绕到了蜀汉腹地,打了蜀汉一个措手不及。成都这边呢,原本以为有剑阁天险挡着钟会的大军,怎么也想不到邓艾能神兵天降。这时候刘禅面临的情况相当危急,一边是突然杀到家门口的邓艾,另一边姜维还带着大军在剑阁和钟会对峙。要是刘禅选择死守成都,成都的防御条件其实还不算太差。成都作为蜀汉的都城,经过多年经营,城墙坚固,城内粮草储备也应该能维持一段时间。而且,城里还有不少兵力,虽说可能比不上姜维带领的主力,但要是军民一心,拼死抵抗,邓艾那点人马想要短时间内攻破城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再说说姜维那边的情况。姜维可是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军事能力那是没得说。他在剑阁把钟会的大军死死挡住,让钟会一点办法都没有。一旦得知成都告急,姜维肯定会想尽办法回援。以姜维的军事才能和对蜀汉的忠诚,他会不顾一切地杀回成都。

从路程上看,剑阁距离成都不算太远,如果日夜兼程,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赶到。而且,姜维的大军战斗力很强,一路上就算遇到邓艾的阻拦,也有能力冲破防线。不过,死守成都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成都城内的人心可能不稳。突然面临敌军兵临城下的局面,百姓们人心惶惶,官员们也各有各的想法。有的可能想投降求自保,有的可能想抵抗到底,这种内部的分歧会极大地削弱抵抗的力量。

另外,邓艾虽然兵力相对较少,但他能偷渡阴平成功,就说明他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他肯定不会坐等姜维回援,说不定会想出各种办法来攻打成都,或者切断姜维回援的道路。要是刘禅选择投降,蜀汉就这么直接没了,他也落得个“乐不思蜀”的名声,被后人诟病。但要是选择死守,虽然有很大风险,可一旦成功等到姜维回援,局势说不定就会反转。姜维回来后,和成都城内的守军内外夹击,说不定能把邓艾的部队一举消灭,然后再去对付钟会。这样一来,蜀汉也许还能再延续一段时间,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对比这两种选择,投降是简单直接,但却让蜀汉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而死守虽然充满变数,但也存在一线生机。关键问题就在于,刘禅有没有那个勇气和决心,能不能稳定住城内的人心,让大家齐心协力抵抗。同时,姜维能不能冲破重重阻碍,及时回援。总的来说,刘禅要是选择死守成都,虽然困难重重,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坚持到姜维回援。这其中的变数太多,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刘禅选择了投降,蜀汉也走向了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