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靠“猜”!全球首个太空3D打印材料验证平台上线
NextSpace Testrig在地球上重现了太空的极端条件。
说到太空3D打印,你可能会想到宇航员在空间站里用打印机“按需制造”扳手、零件、甚至是盖房子用的结构。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场景,实际上已经逐步成为现实。不过,要真正实现这些宏大的构想,还有一个关键难题:这些材料能在太空的极端环境下“扛得住”吗?
地球上模拟太空:从-150°C冷到+250°C热
NextSpace Testrig由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主导开发,联合英国制造技术中心(MTC)共同建设,并获得了英国航天局提供的25.3万英镑资助。项目带头人之一Gilles Bailet 博士表示,这一平台的目的非常明确:在地球上复刻太空环境,专门用来测试那些打算送进轨道甚至月球的3D打印材料。
而且,为了提高效率,这套设备还配备了弹匣式自动化测试系统,可以一次性测试多个材料样品,大大节省时间。大家都明白,在地球上,零件出问题顶多维修一下;但在太空中,一块结构出问题可能就变成“杀手”。
因此,不能只靠实验室里的常规测试。这些材料必须经得起太空环境的“折磨”,才有资格成为未来太空制造的一部分。
从空间站到月球基地,太空3D打印正走向成熟
事实上,早在2014年,国际空间站就安装了第一台3D打印机。到了2024年,欧洲航天局(ESA)与空中客车公司首次实现了在空间站内使用不锈钢材料进行金属3D打印,这项突破被视为太空制造进入“实用化”的重要标志。
而中国的步伐同样不容小觑。2020年5月,搭载在长征五号B飞船上的“太空3D打印机”,首次成功完成了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打印任务。不仅如此,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开发出可以用于太空3D打印的新一代冷阴极电子枪。与此同时,深空探测实验室(DSEL),正在研发全球第一台能在月球上“打砖”的打印机器人,目标是未来在月球上建造栖息地和科研基地。
Bailet博士说:“我们不仅希望帮助科研人员和企业验证他们的3D打印材料是否靠谱,还希望通过收集的数据,帮助制定未来太空制造的安全标准。”
展望未来,有了像NextSpace Testrig这样的验证平台,未来的太空任务将不再完全依赖地面发射带来的“高成本+高风险”。我们可以设想一个不远的未来:宇航员在月球上用月壤3D打印居住舱,在火星上打印太阳能板,在轨道上实时制造航天器的部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些材料真的够硬核,能挺住太空的检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