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崇简:太平公主之子,宁帮李隆基,也不帮母亲,最终结局如何?

墨香逐风 1天前 阅读数 3 #历史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妄图扳倒新帝李隆基,谋划着一场叛乱。岂料李隆基抢先出手,迅速出击,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大势已去的太平公主,最终只能在家中自行了断。

李隆基下令赐死太平公主好几个儿子。不过,太平公主次子薛崇简却是例外,竟幸运地躲过了这场生死大劫,没有像他的兄弟们一样被赐死。

李隆基并未对薛崇简痛下杀手,反倒恢复其官爵,赐予李唐皇室姓氏,将其名改成“李崇简”,对他的态度,与对待货真价实的李唐宗室成员别无二致。

薛崇简究竟做过啥,竟能在太平公主众多子嗣里成为独一的幸存者?李隆基缘何对他网开一面?他的人生轨迹怎样,最终又是何种结局?

【01、悲痛童年】

薛崇简的母亲乃是太平公主,她可是李治与武则天最为疼爱的闺女,而且是其子女中唯一能平安长到成年的。

薛崇简的父亲是薛绍,他出身河东薛氏。薛绍不仅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外孙,还是李治同母姐姐城阳公主的儿子,家族背景那可是相当有来头。

太平公主嫁给薛绍那阵儿,婚礼场面那叫一个奢华。照明火把烧得旺旺的,路边树木都被烤焦。那婚车大得离谱,婚馆围墙根本过不去,没办法,只能把围墙拆了。

唐高宗李治满心欢喜女儿喜结良缘,为表庆贺,特意对京师长安的罪犯施予赦免,用这种方式为女儿的婚事增添几分喜气,以别样的举动表达对女儿成婚的重视。

太平公主头胎诞下长子薛崇训,这可是件大喜事。彼时,唐高宗李治听闻女儿生产顺遂,满心欢喜,当即下令赦免东都洛阳的罪犯,以此为女儿顺利产子庆贺。

这般美妙风光眼前呈现,可最终收获的并非圆满。一路上风景虽好,可到了终点,却没能等来那个皆大欢喜的收场。

当薛崇简尚处天真懵懂的幼年阶段,他家遭遇变故,瞬间家破人亡,原本完整的家庭就此支离破碎。

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执掌大权。薛绍的兄长掺和进对抗武则天的叛乱,此叛乱意在反对武则天。结果,他被武则天处死。

尽管薛绍并未涉足那些事儿,却依旧未能幸免被牵连,最终在狱中因饥饿交迫而亡。

那时,太平公主腹中正孕育着她和驸马的第四个孩子。在那个特定时刻,新生命在她身体里悄然生长,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又一份期待。

武则天全然不顾太平公主沉浸在悲痛之中,转年便强令她嫁给自己的堂侄武攸暨。彼时太平公主内心悲苦,却拗不过武则天的强硬安排,只能无奈从命。

自那之后,太平公主行为无忌,与朝中大臣私通,还豢养男宠。行事愈发大胆,竟将自己的男宠与武则天一同享用,其作风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

同一时期,太平公主暗中与武则天作对。她略施手段,将武则天重用的酷吏来俊臣送上绝路。还有史书记载,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同样是在她的策划下丢了性命。

和三哥李显、四哥李旦不同,她身为女儿,生活环境没那么凶险。不过她表面讨好武则天,私下却心系李唐,这种两面周旋的日子,同样让她神经紧绷。

薛崇简成长的环境,压抑且扭曲。他自小就身处这般氛围,周围的一切,都像是被一股无形力量拧曲,在这样的环境里,薛崇简逐渐长大成人。

他身为武则天疼爱的女儿所生之子,自小就获封郢国公,还接连得了好些官职。小小年纪,便凭借家族荫庇,在仕途上早早迈出重要步伐。

通常情况下,大多人只是单纯拿着工资,却对工作上的事务并不上心,不怎么去管具体的事儿。

他从小跟四伯李旦家的一众孩子一同成长,相处过程中,和排行老三的表哥李隆基特别投缘,二人之间情谊深厚,亲密无间。

未来,这件事会彻底扭转他整个人生轨迹。它宛如一个关键转折点,在时间长河中,对他命运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使其人生自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02、诛杀韦后】

在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把武则天的男宠给收拾了,还迫使武则天让出皇位。之前做过皇帝的李显,又一次坐上龙椅,大唐江山就此再度归到李唐皇室掌控之中。

在张柬之的身后,默默支持他的,乃是太平公主以及她的兄长李旦。这二人于暗中给予助力,对局势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立下大功,太平公主获封“镇国太平公主”称号。凭借自身功绩,她得到了如此殊荣,这一封号也彰显出她在当时地位不凡。

李显再度登上皇位后,他的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野心渐起。安乐公主缠着李显,非要他封自己当皇太女。韦后呢,更是打算学武则天,一心想成为又一位女皇帝。

李显在位5年,遭韦后暗中下毒谋害。韦后随即假造李显的遗诏,故意避开他年纪较大的儿子,反倒扶持李显最小的儿子——年仅16岁的李重茂登基,成为新的皇帝。

朝堂的实际大权,落在了韦后手中。她于帘后决断政务,还想借图谶之说来造势,向众人传播韦氏即将取代李唐王朝,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统治天下的想法。

然而,她想登上女皇之位,存在两大拦路虎:其一是李显的胞弟李旦,他也曾当过皇帝;其二是手握重权的太平公主。

韦后拿定主意,寻思着得找个法子把他们给解决掉。她心里琢磨着各种途径,一心就想着要将他们除去,绝不能再留着这帮人给自己添乱。

尚未开启行动,风声已然泄露出去。本打算悄然行事,怎奈不知何处出了岔子,消息竟不胫而走,着实令人猝不及防。

李旦家老三李隆基,跟太平公主合计一番,觉得得抢先动手才是。于是,他带着禁军冲进宫中,把韦后给解决了,之后顺利扶持李旦登上皇位。

主动去跟禁军对接的人是李隆基。在太平公主这边,她特意安排了薛崇简,让他去跟着李隆基一起行动。

那会儿薛崇简担任“卫尉卿”,主管武器库相关事务。在李隆基谋划起事的过程中,薛崇简出力颇多,凭借自身职权,给予了李隆基极大助力。

薛崇简与表哥李隆基,在宫门关闭前,换上平常衣物,悄悄溜进禁苑,于里头静静等待着预定的时刻,隐匿身形,做着未雨绸缪的准备。

临近二更天,夜空流星似碎屑纷纷坠落。他们瞅准这当口,号令禁军与工匠,如猛虎般冲进皇宫,一举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随后恭迎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即位称帝。

这一番变故后,太平公主的食邑被加封至万户,在唐朝众多公主中,她的权势可谓无人能及,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大,让她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公主。

薛崇简因立下功劳得到了嘉奖。连同他的几位兄弟,皆获封郡王之位。其中,薛崇简被赐予“立节王”这一封号,在荣耀加身的同时,也凸显出其功绩的不凡。

虽姓氏非李,却得以封王,于那个时期而言,这可是至高无上的殊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难以达成的成就,足以彰显其非凡地位与卓越功绩。

那时候,太平公主一家子,皆陶醉于因成功而获得的炙手权势里。可偏偏就薛崇简与众不同,他察觉到这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繁华背后,隐藏着令人惶然不安的因素。

【03、与母生隙】

太平公主瞧不上李隆基。她觉得李隆基的行事风格、能力水平等诸多方面,都难以让她认可,内心对其充满了不满情绪。

韦后被除后,她在朝堂的地位举足轻重。李旦极为看重这位同母所生、在六人里仅存且助力自己登基的妹妹。每逢大事,李旦必与她商议,她举荐之人,李旦也都委以重任。

每逢宰相前来奏事,李旦总会这般询问。先是打听:跟太平公主商讨过没?紧接着又问:那跟三郎商量了没?如此一番追问,已然成了他的固定流程。

二人皆表示赞同,这时李旦才颔首应允。

太平说的就是太平公主。而三郎,所指乃是太子李隆基。在李旦诸多儿子中,李隆基排行老三,依照唐朝人称呼习惯,便被叫做“三郎” 。

太平公主压根儿不愿有个太子来跟她瓜分权力。没多久,她就察觉到,这太子可不是个能轻易被掌控的主儿,实在让她有些头疼。

薛崇简自幼便与李隆基一同成长,还曾携手入宫铲除韦后。薛崇简心里清楚,这位表哥做事果断,聪慧过人且极具远见,他觉得太平公主怕是难以在与表哥的争斗中取胜。

他屈膝跪地,诚恳劝太平公主,别再跟李隆基对着干啦。她贵为皇帝妹妹,往后还是皇帝姑姑,那荣华富贵多着呢。犯不着去冒大险,得罪当朝太子,这实在不划算呀。

不过呢,太平公主可不是那种会轻易罢手的人。她性格强硬,一旦认定之事,就像咬定青山不放松,绝不会轻易放弃,依旧会想尽办法达成自己的目的。

她对薛崇简,本是疼爱有加。可这当口,薛崇简的做法让她觉得他向着外人,气得她火冒三丈,抄起藤条,一次次抽打薛崇简,一心盼着他能改变想法,回到自己这边。

所以,薛崇简心里对母亲满是恨意。他没法阻拦母亲对太子采取行动,自己又不想掺和进去,就这么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根本没办法改变局面。

【04、太平被杀】

太平公主开始派人四处散布传言,称李隆基并非李旦嫡长子,按规矩不该被立为太子。她觉得李旦的嫡长子、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也就是李旦首次称帝时做过太子的那位,才是太子的合适人选。

听闻这类流言,李成器本就一心只想安逸度日,二话不说,迅速整理包袱,跑到外地出任刺史,果断杜绝太平公主趁机挑拨是非的可能。

太平公主请了个方士去跟李旦讲,说瞧见天上冒出颗彗星,按说法这预示着皇位会有变动。她就盼着李旦听了这话,能对李隆基起疑,进而整治他。

谁能料到,李旦竟直接“躺平”,迅速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自己轻轻松松退位当起了太上皇。

太平公主悄悄勾结李隆基身旁的宫女,密谋在饮食里给李隆基投毒。同时,还暗中策划一套造反方案,妄图借此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尚未付诸行动,此事便已传到李隆基的耳朵里。

李隆基当机立断,率军出击,一举清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团伙。随后,李隆基下达诏令,赐太平公主自尽,让这场权力争斗就此落幕。

太平公主育有四个女儿。这几位千金,在各自人生轨迹上有着不同经历,她们与太平公主之间,上演着种种家族故事,为历史画卷添上一抹别样色彩。

这里面呢,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是她跟首任丈夫薛绍所生。而其余的两个儿子与两个女儿,则是她同第二任丈夫武攸暨所生育的。

太平公主离世后,李隆基对其后代展开行动,没有丝毫留情,就像收网捕鱼一般,将她的子嗣一个不落,统统处决。

李隆基一声令下,连早已离世的驸马武攸暨的坟墓都没能保住,被直接毁掉,这一举动足见当时形势之严峻,也凸显出李隆基行事之果决。

在诸多相关人物中,仅有太平公主与薛绍的次子薛崇简,侥幸被李隆基饶过一命。李隆基并未对其赶尽杀绝,使得薛崇简在这场风云变幻中,得以保全自身性命。

要知道,薛崇简始终坚定支持李隆基。在太平公主针对李隆基有所行动时,薛崇简因反对母亲,没少挨太平公主的鞭打,他在立场上从未动摇,始终站在李隆基那方。

对于薛崇简,李隆基没因太平公主之事对其问责,反而让他官复原职,还赐予“李”姓,足见李隆基对薛崇简的不同态度,并未将太平公主之事迁怒于他。

李唐王朝通过赐姓这一招,巧妙拉拢人心。在那个时候,获赐姓可不得了,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一种相当有分量的嘉奖,能让得到的人倍感尊崇。

在此期间,唐玄宗李隆基让他享受了李唐皇族专属的待遇,将其纳入宗室范畴,从各方面给予与之匹配的规格对待,使他在身份地位及相关权益上,同李唐宗室成员无差。

不得不承认,对他那可是相当不错。各方面都考虑周全,关怀细致入微,能做到这份上,真不是一般人能及,确确实实把好体现得淋漓尽致。

【05、抑郁而终】

从史书中看,薛崇简获赐姓李这件事过后,便好似人间蒸发,再找不到关于他的一丝记录,后续生平完全成谜,就像从历史的篇章里彻底消失了一般。

然而到了1954年,在咸阳市底张湾,薛崇简的墓志铭重见天日。此后人们才了解到,他后半辈子的生活,实在是十分凄惨。

李隆基将薛崇简改名李崇简后,他享受宗室待遇没多久,就遭贬成蒲州别驾,被打发离了长安。没过多久,再度被贬,这次直接被赶到溪州去了。

11年后,在太平公主离世的岁月悄然流逝后,他的妻子武氏在溪州告别了人世。

不久后,薛崇简再次得到任用,担任袁州别驾这一职务。

然而,他于袁州并未久留。妻子离世刚满半年,他便在袁州的官邸中溘然长逝,如同流星划过,短暂停留后迅速消逝于这片土地。

不管是各类史书,亦或是他的墓志铭,皆不见有关他子女的丝毫记录。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寻觅,都难以找到关于他孩子的只言片语。

【06、李隆基为何绕他一命】

李隆基既无意优待薛崇简,对他也毫无信任可言,那为啥在将太平公主其他子女赶尽杀绝之际,却唯独留了薛崇简一条命呢?

依我看呐,除去薛崇简自幼与李隆基一同成长,始终坚定站在李隆基那边,没帮太平公主去对付他之外,其实还有其他三个缘由。

首先,得给父亲李旦一个说法。可能是因母亲武则天压迫太过,李旦和兄弟姐妹们,就算面临利益矛盾,彼此间的感情依旧极为深厚。

在李隆基动手铲除太平公主之际,已贵为太上皇的李旦,亲自出面替妹妹求情。他期望李隆基念及亲情,饶过自己仅有的这个妹妹,别取其性命。

算起来,他们亲妈生的兄妹五个,如今就剩下李旦跟太平公主还在世了。曾经的五兄妹,历经岁月波折,其他三人已不在,只余这两人仍存于世间。

不过,李隆基为彻底消除潜在威胁,并未听从李旦的求情。他心意已决,在面对李旦的恳请时,毅然决然地选择拒绝,只为确保未来不再出现麻烦。

李隆基没留太平公主的命,不过他留下了太平公主儿子薛崇简的性命。毕竟李旦是他亲爹,还是太上皇,留薛崇简一命,也算是给父亲一个交代。

第二点,能体现出天子的仁爱。太平公主乃是李隆基亲姑姑,还有太上皇出面讲情。虽说她有谋反意图,但要是真把她全家斩草除根,那这天子看着也太过冷酷无情了。

留下薛崇简还赐其李姓,表面给予优厚待遇。这么做能凸显天子的宽厚仁慈,即便对方是造反者之子,也能网开一面,以展现帝王的大度胸怀。

第三,薛崇简根本构不成啥威胁。太平公主一死,她那些党羽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财产也统统被抄没。没了背后势力,薛崇简自然掀不起什么风浪。

这般形势下,哪怕薛崇简心里憋着为母亲报仇的念头,可仅凭他一己之力,也难以掀起多大风浪,翻不出什么花样来。

既然情况是这样,把他留下来,一方面能向太上皇有所交代,展现出天子的仁爱宽厚,另一方面还能顾全他们自幼相伴成长的情谊,这样一举两得的事儿,没理由不做呀。

即便李隆基留了薛崇简一命,做足表面文章后,也断不会真把薛崇简留在长安,以宗室之礼相待。在他心中,薛崇简难以被视作真正的宗室成员,留命已属格外开恩。

倘若他铁了心要替母亲报仇,哪怕难以掀起大风波,可毕竟近在李隆基身旁,随随便便也能给这位带来不少棘手的状况,制造诸多烦扰。

对薛崇简而言,被贬至其他地方,或许算得上是较为理想的归宿。换个角度看,在当时情形下,这样的安排于他而言,已然是一种相对不错的结果。

你对此怎么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墨香逐风

墨香逐风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