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多地暴力反犹,以色列呼吁科西嘉岛独立
法国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反犹的国家!
当地时间4月12日,一名身着便装的男子走在里昂郊区的维勒班街头,他的衣着打扮与当地人一般无二,但脖子上挂着大卫之星项链,这是犹太人的标志。
不出意外,他在路上遭到两名男子的袭击,其中一人猛锤他的脸,称他为“肮脏的犹太人”,另一人拿着手机拍摄现场,据说是要把视频传到网上去。
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仅在维勒班这个只有11万人的小地方,近几周就出现了多起暴力反犹事件,受害者有男有女。
两周前,一名犹太妇女被素不相识的女性殴打,一名犹太男子遭到三人袭击,打人者喊的反犹口号,也是这句“肮脏的犹太人”。
虽说法国的舆论发声谴责肇事者,可当地的犹太社区仍在瑟瑟发抖,唯恐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
那这些犹太人在法国为什么会挨打呢?
其实法国也有排犹的历史,德雷福斯事件、维希政府迫害犹太人的污点至今还没有消散。
而在勒庞的极右翼水涨船高之际,反犹的浪潮又再度席卷而来。
事实上,在今年的国民议会改选之前,多家以色列媒体就建议犹太人离开法国。
因为法国人反犹往往直接使用暴力,不像英国人和加拿大人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只在背后敲个闷棍、打个黑枪、烧个犹太教堂就算发泄情绪。
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之外,和法国有较多的中东及非洲移民也有一定关系。
马克龙宣称要在今年6月承认巴勒斯坦国,或许就是顾及到国际舆论和民众的观感。
小马哥昨天在X上发文称:法国的立场很清楚: 支持和平。支持以色列的安全,支持建立一个没有哈马斯的巴勒斯坦国。
他还在文中提到,我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国家和实现和平的合法权利,正如我支持以色列人在和平与安全中生活的权利一样。
这番话其实算得上客观公正,但以色列方面很不满意。
因为犹太人的观点是:上街没捡到钱就算丢,不帮以色列就算反犹。并且他们在逻辑上能够自洽、可以实现完美的闭环。
在他们看来,小马哥不帮他们说话,那就不是个好东西。
《耶路撒冷邮报》当天发文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经对马克龙表达了不满,他的儿子小内塔尼亚胡则更进一步,在社交平台上对着小马哥直接开喷。
小内塔尼亚胡的贴文以脏话开头,他说:去你的!支持新喀里多尼亚独立!支持法属波利尼西亚独立!支持科西嘉独立!支持巴斯克地区独立!支持法属几内亚独立!阻止法国在西非的新帝国主义!
这几个地区都是法国存在分离主义的领土或外海领地,其中科西嘉岛因出过拿破仑这位“巨人”而举世闻名。
但小内塔尼亚胡的重点其实是西非,因为法国通过法语优势和经济控制在当地搞新殖民主义。从中获得了不少利益、也引发了不少冲突。
这篇贴文的用意是借此对法国的外交政策施压,削弱其在国际议题上的话语权。也说明法以两国貌合神离、渐行渐远。
分析认为,马克龙向来被人称为“平衡大师”,他的此番表态既是回应国内穆斯林和左翼选民的诉求,也是避免在国际社会被贴上“偏袒以色列”的标签。
但他的左右平衡术这次不一定好用,因为巴以双方事实上已成死仇,两面讨好的言论会被以色列视为“背叛”,而巴勒斯坦方面也会质疑其诚意。
如何在反犹情绪和外交政策上取舍,将是法国政府的长期难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