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给中国48小时考虑,中方的答复很痛快,跟美国奉陪到底
大的真要来了,特朗普7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若中国未能在4月8日前取消34%的关税,那么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50%的关税。
特朗普是美东时间4月7日上午发出的威胁,4月8日之前,即使算上8日当天,也就只给了中国48小时。
【特朗普是美东时间4月7日上午发出的新一轮对华关税威胁】
他还强调,所有中美之间的有关谈判都将被终止,而与其他国家的谈判将立即展开。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后,中国很快就宣布对美国所有产品征收34%的关税,是世界上第一个反制“对等关税”的国家。
宣布速度快,反制幅度大,覆盖范围大——这意味着中方已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贸领域也有更强的韧性来应对特朗普的疯狂举动。同时,中方向全球各国传递一种鲜明的态度,对于违反国际规则的单边行径,我们会坚决反制到底。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反制“对等关税”的国家】
而这恰恰让特朗普坐不住了。在他看来,不应该有国家反抗,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应该“打不还手”,乖乖找美国谈判,与世界上最大的甲方达成协议。
比如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表示:“不要惊慌,不要报复。只要你不报复,这就是最高数字。”
他透露,现在有近70个国家正在与美国接触,而且谁先“服软投降”,谁就能先达成减免关税的协议。贝森特举了日本的例子,称由于“日本迅速向美国递出橄榄枝,所以将获得谈判的优先权”。
特朗普这次给中国又加50%的关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威胁其他想要反制的国家——其实主要就是欧盟。欧盟内部目前正在寻求就反制美国关税的统一立场,首轮措施预计将针对价值2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
【欧盟首轮措施预计将针对价值28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
280亿的数额,相比于美国去年对欧盟3340亿欧元的商品额,连10%都不到。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大部分欧美成员国还是希望通过谈判争取特朗普取消关税,而不是关税战打到底。
换句话说,欧盟大概率会跟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一样,在谈判桌上向美国服软,双方签一个协议了事。
这场特朗普对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发起的关税战,最终还是会变成中美贸易战2.0。
中方对此看得很清楚:特朗普现在就是奔着中国来的,妥协没有出路。
特朗普威胁额外加征50%的关税后,中国驻美大使馆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强调,施压或威胁不是与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朗普给了中国48小时考虑,等来了中国奉陪到底的答复。
中国商务部也迅速发声指出,中方已经采取的反制措施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完全是正当之举。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讹诈本质,中方对此绝不接受。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中国商务部: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讹诈本质】
中方的逻辑很清晰:首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34%关税完全属于“师出有名”,是正当之举,因为是美国先出手的,没有打不还手的道理。
其次,特朗普得寸进尺,试图用自己的那套“交易的艺术”极限施压,逼迫中国在48小时之内让步——这种讹诈对中国不管用,哪怕是额外加征50%的关税。
对中国额外加征50%关税是什么概念?4月2日的对华34%关税,是在原本20%的关税上加征的,总计54%。在此基础上再加50%,那么美国对中国所有商品的关税将来到104%。
先不说大部分中国商品的价格即使翻一倍,也要比美国制造的商品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即将落地的关税,美国消费者准备好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了吗?美国的经济能扛到什么时候?
【对美国商品加征的34%关税完全属于“师出有名”,是正当之举】
但不论如何,中方是一定会奉陪到底的。经历了过去8年的中美持续的贸易争端,中国对美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已经经历了大规模重构。
就拿大豆来说吧,在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开始前,美国是中国进口大豆的第一大来源国,占中国进口总量近35%。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后,这一比例逐年下降,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正在取代美国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也让我国企业拥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选择。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占贸易总额的50%,同比增长6.4%。
当然,中方“奉陪到底”的内涵不只是“扛住”,也会有“反制”。而关于这部分的内容,等到4月8日之后可能就会见分晓了——还是那句话,任何关税都压不垮中国,要为此付出最惨重代价只会是美国自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