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二审逆袭无罪,尹锡悦弹劾案压顶
韩国首尔高等法院26日的一纸判决,将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从政治悬崖边拉回,却将总统尹锡悦推入更深的执政危机。这场逆转不仅宣告李在明时隔五个月摆脱《公职选举法》指控,更让2027年总统大选格局提前三年进入白热化——最新民调显示,李在明以46.9%支持率断层领先执政党候选人,成为尹锡悦弹劾案通过后的头号继任热门。
法院的二审判决彻底推翻了一审“缓刑两年”的结论,认定李在明在2021年大选期间不存在散布虚假信息行为。这场胜利让李在明阵营士气大振,其支持者当晚在首尔光化门举行千人集会,高呼“司法正义”。但检方立即宣布将向最高法院提起抗诉,意味着这位最大在野党领袖的政治生命仍悬于一线——若终审维持无罪,他将扫清参选障碍;若改判有罪,不仅丧失国会议员资格,还将被禁止参政十年。
这场司法博弈背后是朝野力量的生死较量。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在判决出炉后紧急召开高层会议,直言“难以接受裁决结果”。党内强硬派提议启动特别检察官调查,试图从李在明牵涉的另两起贪腐案寻找突破口。而共同民主党则反指检方“政治追杀”,要求立即停止消耗国力的司法缠斗。
真正的风暴眼仍在青瓦台。宪法法院对尹锡悦弹劾案的审议进入倒计时,九人法官团空缺一席的僵局近日出现转机——代总统崔相穆在巨大压力下松口,承诺本周内完成第九名法官任命。这意味着弹劾案最快可在法官就位14天后表决,6票赞成即可罢免总统。此前被驳回弹劾的总理韩德洙虽官复原职,但执政联盟内部已出现分裂迹象,三名国民力量党议员公开呼吁“为保政党未来切割总统”。
外部压力同步施压韩国政局。美国防长奥斯汀亚洲行刻意跳过首尔,被解读为对尹锡悦政府的冷落。五角大楼行程清单显示,美韩防长会晤被降级为“电话沟通”,而菲律宾获得了价值1.2亿美元军事合作协议。这种外交信号刺激在野党猛攻尹锡悦外交失策,共同民主党鞭朴洪根在国会痛批:“政府亲美路线换来的竟是战略轻视。”
分析人士指出,韩国政坛正面临2016年朴槿惠弹劾案以来最大动荡。李在明若最终过关,可能复制文在寅“司法反击”路径;而尹锡悦即便挺过弹劾,支持率持续探底至17%的困境也难逆转。随着在野党计划推动《特检法》扩大调查范围,青瓦台涉嫌干预蔚山市长选举、半导体政策偏袒财阀等争议恐再掀波澜。
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将韩国列印太安全“次级伙伴”时,这场政坛地震的影响早已超越国内权力游戏。从三星电子推迟450亿美元芯片厂投资,到现代汽车暂缓全罗南道氢能基地建设,商界正在用脚投票——韩国经济三季度增速降至0.6%的预警,或许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具震撼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