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病逝白帝城,魏国众人欢庆,他却为何暗自垂泪?
公元 223 年,对于蜀汉来说,无疑是灰暗的一年。刘备,这位蜀汉的开国之主,在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后,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白帝城。消息传来,蜀汉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而与蜀汉截然不同的是,魏国那边却如同过节一般,群臣欢呼雀跃。在他们眼中,刘备一直是个强劲的对手,他的存在,对魏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今刘备去世,蜀汉群龙无首,局势动荡,这无疑是魏国扩张势力的大好时机。
然而,在这一片欢腾的魏国朝堂中,却有一个人显得格格不入,他默默转过身,泪水悄然滑落。这个人,便是黄权。
黄权,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当初刘璋打算邀请刘备入蜀,黄权曾极力劝阻,他苦口婆心地对刘璋说:“刘备素有大志,此番入蜀,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主公切不可引狼入室啊!” 可刘璋却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执意迎接刘备。结果正如黄权所料,刘备入蜀后,与刘璋反目,最终夺取了益州。黄权虽奋力抵抗,但无奈寡不敌众,只得投降刘备。
让人意外的是,刘备不但没有因为黄权曾经的阻拦而记恨他,反而对他十分赏识,委以重任。这让黄权感动不已,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刘备尽心尽力。在之后的日子里,黄权为刘备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功劳。尤其是在汉中之战中,黄权提出了许多精妙的计策,为刘备最终夺取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杀害。刘备悲痛欲绝,决定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黄权深知此次出征风险巨大,便劝谏刘备说:“东吴水军强大,且占据地利,我军顺流而下,进攻容易,撤退却难。不如让我率领一支先锋部队,先行试探敌军虚实,陛下则坐镇后方,这样更为稳妥。” 然而,此时的刘备已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黄权的建议,反而任命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可能的偷袭,自己则亲率大军奔赴江南前线。
不出黄权所料,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遇了陆逊的火攻,蜀军全线溃败,损失惨重。刘备仅率少数残军,狼狈地逃到了白帝城。而黄权这边,由于退路被吴军截断,无法返回蜀地,无奈之下,只得投降了魏国。
黄权投降魏国后,有人向刘备报告,说黄权背叛了蜀汉,应该将他的家人全部处死。但刘备却长叹一声,说道:“是我辜负了黄权,并非他辜负了我。” 不仅如此,刘备还下令厚待黄权的家人,就像黄权从未离开过一样。
黄权在魏国得知了这件事,心中对刘备的感激与敬重愈发深厚。他深知,刘备的这份仁义,在乱世之中是何等的难得。所以,当他听到刘备病逝白帝城的消息时,内心的悲痛如潮水般涌来,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尽管此时他已身处魏国朝堂,但在他心中,刘备始终是那个值得他敬重和追随的明主。
刘备以仁义著称,他的这份仁义,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在那个乱世之中,他能够不计前嫌,重用黄权这样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在黄权被迫投降魏国后,他又能理解黄权的苦衷,善待其家人。也难怪黄权会在魏国欢庆之时,独自为刘备的离世而落泪。这份主臣之间的情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如此珍贵。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也被这段历史故事所触动,别忘了点赞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愿您生活顺遂,财源广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