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腾讯“抄底”英伟达芯片,DeepSeek热潮或有大反转

虎啸商业评论 3周前 (03-14) 阅读数 23 #财经

DeepSeek的崛起,让人觉得英伟达芯片已不再重要,但有消息称,将微信等全产品线接入Deepseek的腾讯,为了保证用户体验,紧急向英伟达采购了大量H20芯片,订单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这一举动与市场担忧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DeepSeek的爆发,是否真的会削弱英伟达的增长预期,也引发了市场关于AI芯片需求本质的分歧。

几个月前,DeepSeek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大模型横空出世,因其高效性和低成本迅速成为行业焦点。2025年1月27日,DeepSeek正式发布后,市场传言其训练成本仅需600万美元,远低于传统大模型动辄数千万美元的开支。这一消息直接冲击了英伟达的股价,当天暴跌17%,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之后英伟达股价更是一蹶不振,持续大跌。投资者开始担忧,如果大模型的训练不再依赖海量算力,英伟达是否还能继续扮演AI发展的核心角色。

然后几个月后的今天,为了不产生Deepseek平台经常瘫痪的问题,腾讯不得不采购足够的芯片来保障算力支持,这一现象与DeepSeek“低算力需求”的标签形成了悖论。

答案或许藏在DeepSeek的应用场景中。尽管DeepSeek宣称其训练阶段成本极低,但从训练到实际部署的推理阶段是另一回事。微信作为全球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平台,日活跃用户超过10亿,一旦接入DeepSeek,其高并发需求将大幅推高对算力的要求。

市场分析认为,DeepSeek的高效性可能主要体现在训练阶段,而在推理阶段,尤其是在大规模用户场景下,依然需要大量GPU来保证性能和响应速度。H20芯片凭借其性价比和推理优化能力,对腾讯而言是一种刚需。

腾讯的这一决策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在此之前,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显得有些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更多聚焦于赋能现有业务而非引领技术浪潮。DeepSeek的成功让腾讯看到了大模型规模化的潜力,尤其是将其嵌入微信这样的超级平台,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还可能在AI竞争中抢占先机。为了抓住这一窗口期,腾讯显然不愿在算力上妥协,哪怕DeepSeek的训练成本再低,推理阶段的需求依然是绕不过去的硬门槛。

市场对这一信号的反应颇为复杂。3月13日,尽管美股整体大跌,但英伟达股价却非常坚挺,这反映了投资者对腾讯大量采购英伟达芯片之后,市场对DeepSeek影响的摇摆态度。

DeepSeek的真实芯片需求成了这场讨论的核心谜团。如果其训练阶段真如宣传般高效,那腾讯的大手笔采购似乎暗示推理阶段的算力消耗远超预期。这种“训练轻、推理重”的特性,可能正是高效大模型的普遍规律。随着AI应用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场景,推理需求的增长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英伟达恰恰在这方面占据优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虎啸商业评论

虎啸商业评论

研究过去,思考未来,试图发现商业社会正在移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