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眼中的“童星经济学”:为什么杨紫能逃过《家有儿女》魔咒?

小范谈娱乐 1周前 (03-27) 阅读数 2 #娱乐

在演艺圈"伤仲永"现象频现的背景下,杨紫从《家有儿女》中的国民闺女成功转型为90后顶流青衣,其突破路径为行业提供了独特观察样本。

杨紫团队在2014年关键转型期,选择《战长沙》这类正剧锤炼演技,与霍建华搭档打破童星固化形象。此后通过《欢乐颂》中邱莹莹的角色,完成从童星到青年演员的认知转换,这种"去儿童化"战略为其拓展戏路奠定基础。

区别于童星常见的偶像剧路径,杨紫在《香蜜沉沉烬如霜》《沉香如屑》等仙侠剧中展现哭戏共情力,在《女心理师》中挑战专业领域角色。这种"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的选剧策略,使其演技获得主流奖项认可。

通过《中餐厅》等综艺展现高情商特质,在社交媒体打造"搞笑女"人设弱化距离感。与主流媒体合作正能量宣传,参与"民法典普法"等公益活动,构建起演员、公民、公众人物的三重形象光谱。

据艺恩数据统计,杨紫近五年影视项目豆瓣均分7.2,商业代言续约率达78%,这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范谈娱乐

小范谈娱乐

和大家一起关注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