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他从副总理被贬为工人,安慰妻子:我不自尽,不要听别人议论

一玫菲子子 2天前 阅读数 0 #搞笑

1975年,国务院副总理的位置上迎来了两位背景挺不一般的干部,特别引人注意:一个是被叫做“农民副总理”的陈永贵,另一个则是“工人副总理”孙健。孙健家庭普通,之前做过天津革委会的副主任。聊到自己的升职经历,他有这么一句感慨:这整个过程挺让人琢磨不透的。从这话能看出来,孙健不是那种爱钻营的人。谁不想往高处走啊,但升官真不是孙健心里最惦记的事儿。

1936年出生的孙健,小时候家里件挺差的,十几岁就跑到工厂里去干翻砂子的活儿,还当上了学徒。那活儿可累了,他那时候力气小,很多大人都不一定能撑得住,但孙健就是咬牙挺过来了。他这股子倔强劲儿,让单位里的领导都对他竖大拇指。孙健这人不爱出风头,做事踏实肯吃苦,脑子还特别灵光,能从基层一步步干到管理层,还在天津内燃机厂入了党。后来,他又一步步升成了团委书记、武装部部长,还有厂长,管理方面的眼界也越来越宽。赶上全国性大运动那会儿,孙健就被提拔成了天津市革委会的副主任。

孙健的工作挺特别,而且他还是天津市委书记,可以说是坐上了“快车道”,一路飞升。那时候他才37岁,要搁现在,这种升职速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想当年70年代,毛主席破例提拔了一批从基层干起的年轻人,孙健就是他们中的出类拔萃者。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一下子就被选为了副总理。到他成为副国级干部时,年龄也不过39岁。他自己心里都有点儿懵,怎么就这么进了国务院的大门呢?不过,尽管位置高了,孙健还是保持着那种低调、踏实的劲儿,一点也没骄傲。

孙建进了中南海,啥都不懂就虚心学着。有次古牧同志问他:“咋没把家里人接来北京呢?”孙健挺实在地说:“我原本是个翻砂工人,最开始在工厂当学徒。那会儿厂里规定,得转正了才能让家属一起来住。”古牧一听,对孙健这人特别佩服。孙建到了北京,姿态摆得特别低,虽说自己经历不多,但在党内,大家对他的评价可高了。

技能方面,孙健是个行家,他在工厂一线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但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孙健在副总理的位置上仅仅坐了三年,1978年就被组织调查并免去了职务。说实话,孙健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但从他的升迁之路可以看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他曾经担任过革委会副主任,在北京前后,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参与执行过一些政策,因此难免会被人揪住不放。不过,经过组织的仔细核查,确认孙健的个人品德没有问题,所以还是给他安排了相应的工作。

调查期间,孙健肩上扛着沉甸甸的压力,和家人见面的机会也少得可怜。有次他老婆碰见他,哭得稀里哗啦的。孙健就劝她:“别哭了,我心里有数,不会干傻事的,肯定会好好配合调查。你得信组织,信政策,别让那些流言蜚语给带跑了。我这人心大,后来事情也真的转危为安了。我回了天津,虽然一开始只是在机械厂当个普通工人,但没多久就连升了好几级。”

改革开放的大门一开,技术过硬、实战经验满满的孙健,一跃成为机械厂的总工程师。他不仅搞技术,还帮厂里拿下了德国摩托车公司的大单子,这下子,企业和社会上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领奖那天,工人们心里都清楚孙健的过往,不由自主地大喊“孙大哥”,台下的掌声跟放鞭炮似的,响个不停。孙健心里五味杂陈:不管干啥工作,都是在给社会添砖加瓦。他浑身是劲,后来跳槽到一家公司当上了总经理,事业一路飙升。可惜啊,1997年11月,孙健因为肺癌,61岁就走了。要是再多活几年,肯定能干出更大的事业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一玫菲子子

一玫菲子子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