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教授:全世界只有韩国瞧不起中国,中国却早已看不到韩国了!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带您穿透历史迷雾,看清世界真相---
—— 中韩关系的 “温差” 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与现实逻辑?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毛泽东同志这句名言,在当今中韩关系中竟有了别样的注解。当韩国教授金道南在首尔大学讲堂直言 “全世界只有韩国瞧不起中国,中国却已看不到韩国” 时,台下响起的掌声与争议,恰似东北亚局势的一面棱镜: 折射出两国从历史依附到现实博弈的复杂轨迹。
一、文化撕裂:从 “事大主义” 到 “去汉化” 的历史困局
“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左传》这句警言,在韩国 “去汉化” 进程中得到印证。
古代朝鲜半岛长期沐浴中华文明之光:新罗学者崔致远用汉字写下《桂苑笔耕集》,高丽王朝效仿唐宋科举制度,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时仍强调 “汉字不可废”。这种长达千年的文化依附,在近代列强冲击下演变为集体焦虑。
1948 年,韩国颁布《韩文专用法》,教科书删除汉字课程,甚至将 “汉城” 更名为“首尔”。这种 “去汉化” 运动带来的文化断层触目惊心: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藏古籍中,80%的文献因民众不识汉字而无法解读;2023 年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5%的韩国大学生能正确识别“端午安康”中的汉字。
更荒诞的是文化 “抢注”。韩国将中国端午节申遗为 “江陵端午祭”,宣称孔子是朝鲜半岛移民后裔,甚至在历史教科书中虚构 “檀君神话”。这种 “文化自卑”催生的“夜郎自大”,正如《庄子・秋水》中的“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韩国学者朴正熙曾坦言:“我们越是强调文化独立,越暴露了对中华文明的深层依赖。”
二、经济鸿沟:半导体巨头与超级工厂的实力悬殊
上世纪 80 年代,韩国凭借三星、现代等财阀崛起,创造 “汉江奇迹”,人均 GDP 一度是中国的 10 倍。但短短 40 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 19 万亿美元,是韩国的 9.5 倍;2023 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达 35%,在存储芯片领域与三星、SK海力士形成直接竞争。
这种逆转在产业链上尤为明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 65%,比亚迪电池装机量超越 LG 新能源;华为 5G 专利全球占比 20%,而韩国 5G 核心专利不足 5%。韩国贸易协会报告显示,2024 年韩国对华贸易逆差达 420 亿美元,半导体出口额同比下降 18%。正如韩国经济学家宋丙洛所言:“我们曾是亚洲小龙,如今却成了中国经济的零部件供应商。”
三、地缘困境:中美博弈中的 “夹心饼干”
作为美国在东北亚的重要盟友,韩国部署 “萨德” 反导系统,参与美日印澳 “四方安全对话”,却在经济上深度依赖中国 ,2024 年韩国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 26%。这种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的二元结构,让韩国陷入战略困境:尹锡悦政府炒作台海问题,导致中韩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停滞;而李在明等在野党则批评“招惹中国得不偿失”。
更尴尬的是国际话语权的流失。在中美博弈、中东局势等全球性议题中,韩国的存在感日益稀薄。2025 年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方案中,韩国未进入候选名单;而中国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倡议,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程。正如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所言:“我们在大国夹缝中跳舞,却发现舞池的中心早已没有我们的位置。”
四、中国视角:从 “邻邦” 到 “普通国家” 的认知转变
“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这句诗,道尽中国对韩态度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曾将韩国视为 “亚洲四小龙” 学习榜样,1992 年建交后双边贸易额增长 60 倍。但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韩国的战略重要性相对下降。2025 年中国外交部白皮书将韩国定位为 “重要合作伙伴”,而非 “战略支点”;中国领导人出访韩国的频次,已从年均 2 次降至 5 年 3 次。
这种转变源于实力对比的质变。中国高铁里程 4.8 万公里,是韩国的 60 倍;中国 5G 基站数量 360 万,占全球 60%;中国空间站成为国际合作新平台,而韩国 “世界号” 火箭仍在测试阶段。正如韩国教授金大中所言:“当中国在火星探测、量子计算等领域领跑时,韩国还在纠结泡菜的起源,这种差距早已不是一个量级。”
五、未来之路:从 “文化自卑” 到 “文明互鉴” 的破局之道
韩国需正视历史:汉字是朝鲜半岛文明的重要载体,恢复汉字教育才能避免文化断层。经济上,中韩可共建 “半导体产业链联盟”,如 Global-PNG 计划构建的 “中韩泛半导体一体化平台”,实现技术互补。地缘上,韩国应坚持 “战略自主”,在中美博弈中扮演 “和平桥梁” 而非 “对抗前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或许这句古诗能让韩国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当中国在星辰大海中逐梦时,韩国若继续沉迷于 “文化优越感”,终将沦为国际舞台的 “边缘看客”。正如韩国谚云:“井底之蛙,不知大海”, 唯有跳出历史的深井,才能看见真正的世界格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