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买猪种背后:养猪真能走上富裕路? 】

妙人儿 3天前 阅读数 3 #推荐

(原创)

我国人口众多,肉猪是主要的肉食摄取源,因此,国家长期重视肉猪产量提升,多次强调大办养猪业。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增产生猪的指示》,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养猪。1959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养猪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猪为六畜之首》。1975年,中共中央要求大城市兴办机械化、半机械化养猪场,推动饲料大生产。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养猪,生猪产量大幅增长。随着食物供应日益丰富,消费者对瘦肉的需求增加,培育优良瘦肉型猪种成为育种关键。1980 - 1982年,我国大规模引进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如英国大约克猪,通过杂交改良本地猪群。

然而,长期引进外国猪种并广泛用于商业养殖,使外国猪种在我国市场占比极高。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外来品种随处可见,甚至出现花大价钱空运外国猪种回国的现象。2020年,中国进口猪种花费高达12亿元,平均每头4万元。2023年底,900头美国活体种猪乘专机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如今,政府和企业已意识到种源安全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政府启动种源技术攻关行动和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牧原、广西扬翔、温氏、大北农等大型猪企也踊跃参与育种研发。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地方黑猪种改换国外瘦肉型白猪种的现象引发思考:外来猪种虽满足了当下对瘦肉的需求,但本土猪种的保护和利用该如何平衡?另外,“千条路,万条路,养猪是条富裕路”这一观念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种源形势下,又是否依然适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妙人儿

妙人儿

知识分享,文化传播,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