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间热议B21轰炸机摧毁三峡大坝,可大获全胜?遭现实打脸!
中美为当今世界两大强国,中美关系是全球最关键的双边关系架构,其发展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安全与秩序稳定。
自2010年起,中国综合国力稳步增强,军事上海空作战实力显著提升,扩大对台海与南海影响力;经济上全球贸易份额不断攀升。此发展态势引发美国部分鹰派势力深切忧虑。
为此,美国在军事政治上推进“重返亚太”战略,经济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是其近期频繁使用关税手段,与中国进行贸易较量的根本原因。
近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45%关税,中国随即对等反制。此举导致美国反华舆论升温,右翼及特朗普支持者网络上渲染中美竞争,声称要抗争到底,甚至有人呼吁备战。
同时,4月起,美国右翼势力热捧台湾流传的荒谬观点,即“攻击三峡大坝瓦解大陆抵抗力”,视其为击败中国的“绝密武器”。
现今,美国社交媒体上出现惊人设想:有人提议用B21轰炸机或弹道导弹摧毁三峡大坝,意图引发长江灾难削弱中国。右翼分子更断言此举将致中国3.5至4亿人口受损,经济重创。
美国人关注:若美国派遣B21轰炸机或发射弹道导弹攻击三峡大坝,其阴谋能否成功?
三峡大坝对我国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宏观上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建设节奏,若水利设施遭破坏,后果不堪设想,395亿立方米水量将失控奔涌,致湖南、浙江、安徽及上海等地受灾,至少一亿人流离失所。
需明确,对此类重大战略工程,仅凭幻想或空谈无法构成实质威胁。判断依据为:一、实际可行性;二、理论支撑缺失;三、缺乏实践基础。
三峡大坝异常坚固,需十级以上地震或65颗核弹威力方能造成损坏,普通物理破坏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其稳固性堪称固若金汤。
为防范潜在威胁,我国军工部门已进行数百次三峡大坝模拟打击演练,并构建军事防御体系。三峡大坝位于湖北宜昌,受海陆空三军严密守护,敌对势力难以接近。
其三,我国拥有高效防空体系,能迅速拦截进入防御范围的不明飞行物。三峡区域防空尤为严密,美军飞行器若攻击三峡大坝,将难以突破中国防空网络。
防空作战核心流程含目标探测与拦截两环节:探测靠陆、海基雷达及预警机构成的预警网;拦截则通过陆基导弹、战斗机、高射炮及海基导弹等手段。
其次,三峡大坝是中国的重要资产,若有人企图破坏,中国将采取导弹等必要措施进行坚决回击。
2013年,国防大学交流会上,一外国记者提问:若三峡大坝遭轰炸,中国将如何应对?
金一南教授遇尖锐提问未直接回答,反问:“若美国白宫遭轰炸,贵国会如何?”外国记者闻言愣住,内心惊叹其回应高明。
金一南教授强调:三峡大坝是中国的瑰宝,敢炸者必以导弹反击。中国已强大,不容欺凌。外国记者面对此坚定立场,尴尬结束对话。
若美军欲攻击三峡大坝,其作战路径必将沿中国东部沿海至内陆航线推进,且必须连续突破解放军设置的多层次防空拦截体系。
目前,解放军在东部沿海部署48艘神盾级驱逐舰,装备先进相控阵雷达。它们凭借远程预警雷达与红旗-9导弹系统,形成沿海首道防空屏障,抵御美军轰炸机群与弹道导弹威胁。
深入内陆作战,解放军中西战区空军可出动多型预警机,与红旗-9、红旗-16防空系统构建立体防空网,精确打击敌飞行器。陆军雷达监控空域,空军战机快速响应,空空导弹威胁美军战机。
中国构建的沿海-内陆防空体系严密,美军弹道导弹与轰炸机在多数作战场景下,仅能在边境300公里外发射武器,难以深入内陆核心区域。
解放军能通过地面部署的毫米波雷达探测B-2及B-21等隐身轰炸机。
B-21隐身轰炸机是美军战略布局的关键,备受美军重视。美军将战略资源与期望集中于“轰炸机协同巡航导弹隐身打击”的理念上。
五角大楼盛赞此战术,实战效能超航母群,军事环境下极可行。宣称B-21能突破摧毁敌关键设施,本土起飞精确打击中国战略目标。媒体竞相夸大,网络现极端论调。
前段时间,中国长光卫星技术在海外开源网站发布高清卫星图,显示美国B-2轰炸机在本土飞行。此举引发国际关注,美主流媒体及西方社交平台热议,话题热度飙升。
B-21隐身非全频段,肉眼可见即卫星可捕。吉林一号为108颗卫星星座,未来增至135颗,日访全球任意点超40次。其含全球顶尖视频卫星,能视频成像“凝视”区域,利动态目标检测。
“吉林一号”卫星解决卫星视频中小目标跟踪难题,部署于535公里轨道,与B-21飞行高度差至少500公里,仍能稳定跟踪高速目标,精度达1米,可窥探美军轰炸机基地。
最终,必须指出,美国右翼提出的“攻击三峡”计划极为狂妄。
三峡为民用设施,攻击属战争罪与反人类行为,美若行此举将失世界人心。三峡若受损,中国或核反击,或致三战。此想法多源自低文化、缺思辨的美国右翼,受特朗普影响。他们敌视中国,欲以贸易壁垒和军事手段解决失业问题。
法西斯主义者常妄自尊大,认为能攻他国而无敌手。美右翼提议袭中国三峡大坝,显其扭曲战思。理性者皆知此主张疯狂且不可行,美内清醒者也指美军无力执行此冒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