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后,70岁李秀明现状
从影后到薯片女王:李秀明的人生大转弯1975年,电影《春苗》在全国热映,21岁的李秀明一夜成名。这个天津姑娘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自己会从银幕女神变成薯片商人,更不会想到最终会远走加拿大。
李秀明的故事得从天津说起。1954年,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紧巴巴。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么被生活压垮,要么就特别能扛事。
李秀明显然是后者。初中时看到艺术团演出,她就琢磨着能不能靠表演挣钱。这种早熟的心态,在她后来的人生中反复出现。
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后,李秀明算是端上了铁饭碗。但1973年电影厂来选演员时,19岁的她二话不说就辞了工作去试镜。这种果断在当年可不常见,毕竟那年代有个稳定工作比什么都强。
导演问她去北京拍电影能挣多少钱,这问题很实在——家里等着用钱呢。《春苗》的成功让李秀明成了当红明星,但很快她就遇到了瓶颈。演来演去都是清纯少女,观众看腻了,自己也烦了。
这时候她做了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跑到电影厂当旁听生,天天看老演员怎么演戏。这种沉得下心来的劲儿,在浮躁的演艺圈里实在少见。功夫不负有心人。
1981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让她同时拿下金鸡奖和百花奖,成了双料影后。那时候她和刘晓庆、张金玲并称"北影三朵金花",风头无两。按常理,接下来就该是片约不断,名利双收的康庄大道了。但李秀明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九十年代初,电影市场风云突变,港片涌入,观众口味变了。她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时代可能要过去了。这时候丈夫提出下海经商,她居然真跟着去了。要知道,那会儿演员下海多数是玩票性质,像她这样彻底转行的可不多。
两口子跑到大学里学商业管理,从零开始。这种学习能力让人佩服——后来她还真把研究生课程给啃下来了。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从国外带回的薯片让她眼前一亮。当时国内零食市场刚起步,薯片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李秀明立刻嗅到了商机,果断创办"大家宝"薯片。创业过程并不顺利。刚开始产品卖不动,她让女儿拍广告,效果一般。后来学聪明了,请当红明星代言,生意才逐渐好转。到1998年,"大家宝"年销售额突破千万,成了行业领头羊。这种从影星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在当年堪称传奇。但商场如战场,好景不长。随着外资品牌大举进入,2002年李秀明见好就收,把公司卖给了百事集团。拿着套现的钱,她带着全家移民加拿大,彻底淡出了公众视野。如今70岁的她,在异国他乡过着普通老太太的生活,买菜做饭带孙子,曾经的辉煌都成了过眼云烟。
李秀明的人生轨迹很有意思:每次都在巅峰时刻急流勇退,又在新的领域闯出名堂。从穷苦出身到双料影后,从电影明星到商界女强人,最后归隐海外。这种不断"清零"重来的勇气,在习惯于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演艺圈里,实在是个异数。有人说她运气好,每次转型都踩准了点。但要我说,运气只眷顾有准备的人。从学表演到学经商,李秀明身上最可贵的是那股子认真劲儿——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种态度,放哪儿都吃得开。如今的娱乐圈,明星搞副业早不是新鲜事。但多数人也就是挂个名,真正像李秀明这样全身心投入的没几个。更难得的是,她在每个阶段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放手时就放手。这种清醒,比什么演技、商业头脑都珍贵。从天津胡同到加拿大别墅,李秀明走了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路。当同龄人还在回忆当年的风光时,她早已开始了新的篇章。这种人生,够本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