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婚”成为两代人的默契:一场静悄悄的观念革命
最近我发现,相比年轻人不想结婚而言,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父母也开始认同了。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传统的文明古国,父母和子女竟然在婚姻问题上达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这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
先说说年轻人这边。有人说,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一场没有剧本的即兴表演,每个人都在舞台上自由地挥洒着自己的个性。他们享受着单身的自由,就像在无人的海滩上漫步,可以随时停下来看海鸥翱翔,也可以随时跳进海里畅游一番。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中,例如沉迷于二次元世界。
说的这么光鲜亮丽,都是表面文章。
其实就一句话,年轻人不愿再做房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经济基础就是他们父母给的。
所以对他们来说,婚姻就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题”。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结婚”,他们一脸懵地说:“为什么要结婚呢?我又不缺饭吃,也不缺地方住,一个人挺好的呀!”
说完后,有人去户外探险了,还有人一头扎进各种新奇的创意项目里,忙得不亦乐乎。结婚?生子,那是古代人才有的活动。
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他们的父母也开始认同这种观念了。
曾经,父母们就像是一群执着的婚姻推销员,整天唐僧念经一样的,“该结婚了,该结婚了……”,“该生孩子了,该生孩子了……”仿佛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唯一正道。可现在,他们似乎也累了,或者说是被时代的浪潮推动着改变了想法。
有一次,我和当事人,一位阿姨聊天,她说:“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没法勉强。他们过得开心就好,结不结婚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其实就是一种妥协,因为我知道从前她可是天天催儿子结婚,现在儿子快五十了,仍然按部就班地上班搞研发,生活也蛮充实,她只能变成“开明派”。
还有一次,我和一位大叔谈家事案子,他笑着说:“我家闺女说她不想结婚,我也想开了,只要她能照顾好自己,我就能安心养老。”
他闺女肯定能照顾好自己,因为闺女的月收入是父亲退休金的十几倍。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只不过这次变化的速度有点快,快得让人有些不适应。
这种变化背后,其实是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发展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不再依赖婚姻来获得经济保障和社会地位。尤其是女性的独立更是让婚姻的必要性大打折扣,她们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也可以在精神上自给自足。那么,还要男人干什么?
父母们的观念也逐步改变,现在的七零后八零后父母已经不会把孩子作为他们附属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当这些老去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养儿防老的时代正在远去,未来自己的晚年大概率要在养老院度过的时候,对于自己选择不婚不育的子女,也就逐步释然了。
他们开始尊重孩子的选择,就像尊重一片自由飘落的树叶,让它按照自己的轨迹去生长。
这种尊重,恰恰是这个时代最温暖的底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