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豪赌日本十年:为何偏爱海外资产?

海瑶谈生 1天前 阅读数 1 #社会

"当美国股市屡创新高时,'股神'却把200亿美元押注日本,甚至放话持有十年不卖——巴菲特这次又在打什么算盘?"这可能是2025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最令人玩味的投资宣言。

东西方投资版图的对峙

在最新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罕见地展现了"东西有别"的投资态度:对美国本土资产保持谨慎观望,却对日本五大商社慷慨注资200亿美元,并承诺至少持有十年。其接班人阿贝尔更激进,直接抛出"持有50年或永远"的豪言。这种反差令人想起2016年巴菲特抄底苹果时的场景,但这次的对象竟是曾被视作"失去三十年"的日本市场。

对比数据更显戏剧性:伯克希尔日本持仓年化收益率达18%,远超同期标普500指数的9%。日本五大商社平均股息率3.5%,比美国科技巨头高出1.5个百分点。这组数字揭开了"股神"的算计——在全球资产荒时代,稳定现金流比成长性更珍贵。

穿越周期的底层逻辑

巴菲特对日本的情有独钟,实则暗含三重智慧。首先是"逆周期布局"的经典重现,就像2008年抄底高盛,日本正处通胀回升、企业治理改革的关键拐点。其次,日元汇率处于30年低位,用美元"换购"日本资产相当于天然对冲。最重要的是五大商社构建的全球资源网络——三菱商事62%利润来自海外,伊藤忠在拉美拥有百万公顷农场,这种"日本品牌+全球市场"的模式完美契合巴菲特"买赛道"的理念。

反观美国市场,科技股估值高企,国债收益率曲线持续倒挂。巴菲特近年清仓台积电、减持动视暴雪的操作,与加码日本形成鲜明对比。这印证了其名言:"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全球配置的时代启示

巴菲特的东京攻略给投资者上了生动一课:真正的风险控制不是分散持仓,而是跨市场、跨货币、跨周期的立体布局。日本商社兼具价值股的低估值和成长股的全球化特质,这种"特供资产"在美国市场几乎绝迹。更值得玩味的是,伯克希尔通过发行日元债券融资,构建了"借日元-买日股-赚全球"的闭环,将汇率波动转化为优势。

当各国央行都在重新审视外汇储备结构时,个人投资者更需打破"本土偏好"。就像东京街头的自动贩卖机同时供应冷热饮,成熟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也该具备"气候适应性"。毕竟在老龄化、全球化的双重变奏下,找到能穿越经济周期的"现金奶牛",才是财富永续的真谛。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或许我们会发现:巴菲特对日本的十年之约,不仅是投资策略的转向,更是给过度金融化的华尔街的一记警钟。当科技泡沫破裂时,那些扎根实体经济的跨国商社,反而会成为惊涛骇浪中的诺亚方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海瑶谈生

海瑶谈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