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紧急表态,对中方开出条件,不许其他国买中国货?
据国际在线4月23日消息,特朗普表示在关税谈判期间不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还称能快速达成协议下调关税。这一表态背后,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考量与局势?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近期动作不断,试图通过向他国施压,要求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有报道指出,特朗普政府期望在与各国的关税讨论中,让对方限制购买中国商品,以此孤立中国。此前,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以及泰国的多家太阳能企业加征高额关税,理由是这些企业从中国政府获得补贴并存在“倾销”行为。其中,柬埔寨被加征的关税高达3521%。美方此举,一方面打击中企海外布局,另一方面借此给东南亚国家施压,试图逼迫其在中美贸易争端中选边站。特朗普以关税豁免等利益为诱惑,试图让其他国家听从其指令,围堵中国,迫使中国在经济政策等方面做出符合美国意愿的改变。
美国国内经济状况因关税战陷入混乱。自特朗普推行一系列关税措施以来,美国股市、债市、汇市均受到冲击,呈现下跌态势。美国民众对于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满情绪逐渐攀升,众多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企业,因关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这些企业作为特朗普背后重要的金主力量,开始对政府施压。有数据显示,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一段时间后,美国相关行业的企业利润较之前下降了一定比例,企业运营面临困境,这使得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华关税策略。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国的要求,各国反应不一。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曾表示,日本玉米产量跟不上市场需求,可考虑增加进口量,被认为有接盘美国玉米之意。但实际上,日本国内玉米产量与消费量差距巨大,大部分依赖进口,以往对美国玉米依赖度颇高。即便如此,日本也并未完全听从美国指令,在整体贸易关系上,日本也需权衡与中国庞大贸易往来所带来的利益。韩国方面,虽接到美国相关示意,但由于中国在重要矿产出口管制等方面的明确态度,韩国在稀土等关键领域对美国的协助颇为谨慎。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也不愿因美国要求而轻易损害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毕竟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伙伴,与各国有着广泛且深入的经济合作,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回顾历史,加拿大曾听从美国指示,限制对华贸易。加拿大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减少相关贸易往来。但结果是,加拿大不仅未能如美国承诺的那样获得关税优惠等好处,自身相关产业还因失去中国市场,面临产品滞销、企业亏损等问题。这一案例让众多国家清晰认识到,盲目跟随美国限制与中国的贸易,最终受损的还是自身利益。
特朗普(资料图)
中方在面对美国的种种行径时,立场坚定且明确。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方早就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若美方真心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一边声称要达成协议,一边持续极限施压,这种方式中方绝不接受,也不会奏效。
特朗普一系列策略要取得成功困难重重。从国际层面看,其要求各国限制与中国贸易的做法,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损害了各国的经济利益,难以得到广泛响应。从国内角度,美国经济因关税战遭受的创伤,短期内难以恢复。特朗普政府若继续坚持不合理的对华经济政策,不仅无法实现其预期目标,还将进一步损害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与形象。美国应认清现实,摒弃霸权思维,通过平等对话与合作,妥善解决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分歧,这才是符合两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