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打响发令枪,华裔教授被查,资料全都消失,中国不得不迎战
3月28日,美国FBI突然闯入华裔教授家中,经过一整天的搜查,其家中个人物品被大量查扣,任职学校资料已经被清空,本人明显遭遇重大变故,不由得让人记起了7年前的“中国行动计划”。
这个华裔教授到底做了什么,值得美国出动FBI?难道“中国行动计划”真的又要死灰复燃了吗?
据美国《印第安纳学生日报》报道,FBI突击搜查的华裔教授名叫王晓峰,其在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卢迪学院任职,是计算机安全领域最知名学者之一。
如果不在这个领域,估计很少有人听过这个名字,但翻看他的履历,不难发现他头衔巨多,在计算机安全CS ranking方向排名更是世界第一。
正常来说,作为一名华裔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理论上应该深受美国的信赖,结果却连同妻子马念丽的住宅被一并搜查并查扣物品。
被搜查的两所住宅分别位于布卢明顿和卡梅尔,据称当天除了FBI特工之外,美国国土安全部人员也在场,搜查整整持续了一天。
官方没有透露搜查的原因,但根据邻居的叙述,特工很早就聚集到了王晓峰的家门口,由于事出突然,他们并不清楚这对华裔夫妻的状况如何。
接连出动两个国家安全部门进行调查,自然而然让人觉得此人会不会有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再加上其华裔的身份,更加让事情的走向变得引人注目。
毕竟现在的特朗普当局基本已经和中方明牌,对内大肆鼓吹“反华之风”,对外又加强对南海、台海地区的布局,怎么看都是要和中方“死磕到底”。
然而这种直接在美国国内对华裔进行出手却并不常见,尤其是当下王晓峰的个人资料已从卢迪学院网站删除,看起来应该是遭遇了重大变故。
要知道王晓峰可是在这所高校已经工作了超过20年的时间,还曾担任过该院的副院长,更是主导过价值近23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在信任程度上应该挑不出什么问题。
唯一值得考究的,他主攻的方向是计算机领域的安全与隐私,而这应该也是当下特朗普担忧的,如此重要的研究方向被华裔掌握,明显不符合当下他的对华政策。
如果说不希望华裔在美国掌握关键领域是原因之一,那么还有另外一种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可能,就是美国有计划重启7年前的“中国行动计划”。
2018年是特朗普主政的第一个任期,在当年11月他曾下发一道政令,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给出的理由是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
既然特朗普下达指示,就算是捏造也得完成这个任务,而FBI做这种事自然是驾轻就熟,冤假错案抬手就来,整个“中国行动计划”持续了大约3年半的时间,拜登在2022年2月份宣布计划终止。
然而在行动持续期间,美国情报机构从未揭露任何一名所谓的“间谍”,但很多被行动波及的华裔研究人员却因此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本以为风波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新一轮的种族打压再度开启,怪不得根据美国《自然》杂志公布的民调结果,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正在考虑美国。
虽然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国家,但是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在实行歧视性打压,针对的主要目标就是华裔,自然是因为中国的崛起让美国感到后怕。
然而美国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旦这些华裔科研人员选择离开美国,那么美国的科技产业必将受到致命打击。
只是特朗普根本就没有考虑的那么长远,他看重的还是眼下的利益,再有两天美国就要迎来特朗普口中的“解放日”,通过抬高税收来实现美国所谓的“公平贸易”,现在看来,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自我陶醉”。
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必然会出现在美国新一轮“关税战”的打击名单当中,既然如此,那我们自然不会被动防御,到时候就看美国能否承受我们反击带来的压力。
早在之前特朗普宣称要对中国加征所谓的“对等关税”时,我们已经明确表态不接受这样的打压,如果美国执迷不悟不听劝阻,那我们必将出手反制!
如今看来特朗普已经率先打响了发令枪,无论是针对华裔教授,还是“制裁”6名中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以及马上要发动的“关税战”,可以说美国现在是破罐子破摔,任你怎么说,我就非干不可了。
既然如此,我们也就不用再有更多的犹豫,有些事情摆明着躲不过去,更何况我们从来也不会躲,现在要做的,只剩下做好“迎战”的准备了。
当初特朗普刚刚重返白宫时,还说要在100天内到访中国,后来又表态和中国一起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再就是表示不会和中国发动任何潜在战争,现在看来,这些表态更像是一种假象。
通过美国近来一系列行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特朗普的野心,面对这样一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对手,我们自然不会让他的计谋得逞,最后只有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2025-03-30《FBI突袭搜查知名华裔教授住宅,又一轮“中国行动计划”?》
浙江在线2025-04-01《美制裁6名中国官员,中方:必将反制》
环球网2025-03-12《外交部: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的、对等的,如果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