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如果赚不到钱,不要说好男人,连个好人都算不上

李舟 2天前 阅读数 2 #职场

这天,金銮殿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胡惟庸站在朝堂之上,眼神中满是嚣张跋扈,对着大臣们颐指气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眼神深邃,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有大臣实在看不惯胡惟庸的所作所为,鼓起勇气出列奏道:“陛下,胡惟庸专横跋扈,结党营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朱元璋却只是淡淡地说:“爱卿不必多言,朕自有分寸。”

胡惟庸听后,更加得意忘形,以为朱元璋是怕了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胡惟庸越发肆无忌惮,甚至妄图把控朝政。

他以为自己的权力已经稳固,却不知朱元璋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为什么朱元璋如此能忍?

因为他要废的,不是一个小小的胡惟庸,而是那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朱元璋一直在隐忍,他甘愿忍受胡惟庸的专横,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废除丞相制度的借口。

胡惟庸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颗棋子,而朱元璋才是真正的执棋者。

一场针对丞相制度的变革,就此拉开了帷幕。

1、谋略。

想做个真正的好人,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得有足够的才华,还得有足够的谋略,得能识破各种计谋,甚至比那些奸人还要老谋深算。

要是不具备这些,就算被人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也可能稀里糊涂地成了别人的棋子。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那环境复杂得很,到处都是尔虞我诈。

他身边可不乏那些心怀鬼胎的人,要是朱元璋头脑简单,光凭着一股子善良劲儿,能坐稳那皇位吗?

根本不可能!

朱元璋那可是有真才实学的,军事上,他指挥千军万马,和陈友谅、张士诚这些豪杰斗智斗勇,哪一场仗不是靠谋略和实力打下来的?

政治上,他更是老谋深算。

就说处理胡惟庸这事儿吧,胡惟庸专横跋扈,结党营私,要是个没谋略的人,可能早就跟他硬碰硬了。

但朱元璋没有,他忍了胡惟庸七年之久。

为啥呢?

因为他心里明白,胡惟庸背后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这才是他真正要对付的“大老虎”。

他利用胡惟庸的任意妄为,找到了废除丞相制度的借口。

要是朱元璋头脑简单,他能想到这一层吗?能这么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吗?

所以啊,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不能光有善良的心,还得有谋略。

不然,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2、眼光。

人生那就是一个个选择串起来的,当下的日子过成啥样,全看之前做了啥选择。

大多数人做选择啊,都是奔着利益去的。

可这利益呢,有短期和长期之分。

我有个朋友,之前在一家小公司干得挺不错,跟同事关系也处得好,业务也慢慢上手了。

这时候呢,有另一家公司给他抛来橄榄枝,说工资能多给五百块。

这朋友一寻思,五百块不少啊,能多买不少东西呢,就果断跳槽了。

结果到了新公司,业务不熟悉,人际关系也得重新处,工作压力大得不行,没干多久就受不了了。

这就是太看重那五百块的短期利益,把之前在原来公司的积累都白瞎了。

其实,看看那些有点成就的人,哪个不是靠长期积累起来的?

就连小区门口卖早点的大爷,一开始生意也不好,但他没想着赚快钱,而是每天用心做早点,保证味道好、分量足。

时间长了,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才越来越好。

要是日子都过不下去了,那先顾着短期利益,解决温饱问题,这没错。

可要是基本生活没问题了,就得把眼光放长远,多去做那些能长期创造价值的事儿。

就像学一门手艺,可能一开始赚不了多少钱,但等手艺精湛了,那收入肯定差不了。

所以啊,做选择的时候,可不能被短期利益迷了眼,得想想以后的路咋走。

3、拎得清主次。

不管干啥事儿,都得有个主次之分。

就跟盖房子似的,得先打好地基,这是主要矛盾,地基打稳了,再去砌墙、盖瓦,解决次要矛盾,这房子才能盖得结实又顺利。

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啥都想干,那最后肯定啥都干不好。

有些人吧,整天觉得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没外遇,就是个好男人了。

可要是赚不到钱,连家里的开销都顾不上,那还算啥好男人,连个好人都算不上。

为啥呢?

因为在这个家里,赚钱养家就是主要矛盾,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其他那些不抽烟不喝酒啥的,在这事儿面前,都是次要矛盾。

牛人之所以牛,就是因为他们能分清主次,把握重点。

我有个朋友,之前创业的时候,啥事儿都想自己做,一会儿去跑业务,一会儿又去搞后勤,结果忙得晕头转向,公司却没啥起色。

后来他明白了,得先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业务上,这是主要矛盾。

于是,他就把后勤这些次要的事儿交给别人去做,自己一心扑在业务上。

没过多久,业务就越来越好,赚了不少钱。

所以啊,以后不管做啥事儿,都得先想想啥是主要矛盾,啥是次要矛盾。

先把主要的解决了,再去处理次要的,这样才能顺风顺水,不然啥都想要,最后啥都得不到。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李舟

李舟

站在人性角度,理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