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加码人形机器人领域!打造“人形机器人 + 智慧工厂”
5月12日,据媒体报道,华为与优必选科技在深圳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华为将依托全栈AI基础设施能力,支持优必选建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并基于场景打造“人形机器人 + 智慧工厂”联合示范方案,开发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包含双足和轮式人形机器人)等方面展开合作。
事实上,华为在机器人领域布局已久,2022年4月,华为与达闼机器人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2024年6月,华为联合乐聚机器人推出了“夸父”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搭载了华为盘古大模型,具备一定的智能交互能力,可实现识别物品、问答互动等家庭场景应用。
2025年,华为申请的 “一种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 专利公布,能够实现人形机器人双手之间的协同操作,提升双手操作的灵活性和效率。此外,华为在机器人领域还获得了 “四足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四足机器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等多项专利授权,涵盖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感知决策等多个关键领域。
华为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2022年与达闼机器人合作进军行业,2024年推出搭载盘古大模型的“夸父”人形机器人,2025年更公布“灵巧手协同控制”等多项专利,覆盖运动控制、感知决策等核心技术。优必选则计划在2025年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2026年目标突破千台,重点覆盖汽车制造与商用服务场景。
工业智能的“中国路径”: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被视为工业智能化的关键突破点。当前,优必选Walker S系列已在比亚迪、富士康等工厂实训,执行分拣、质检等任务;美的集团自主研发的轮足式机器人也进入洗衣机工厂,承担巡检与装配工作。华为的加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或将推动“全柔性智造”范式的升级。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中国占比超40%。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或达8700亿元,销量从0.4万台激增至27.1万台。政策层面,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7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技术标准与场景落地双向驱动。
磁性材料:机器人产业的“隐形门槛”人形机器人的高性能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高度依赖钕铁硼等稀土永磁材料。这类材料需满足严苛的质量标准:
精度要求:表面崩边、划痕等缺陷需控制在0.02mm以内,否则可能导致电机效率下降或故障;
磁性能参数:饱和磁感应强度(Bs)、矫顽力(Hc)等指标直接影响器件稳定性。
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漏检率高,而杭州升恒科技的AI视觉磁材分选设备,通过多光谱成像与AI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微米级精度检测,瑕疵剔除率超99.9%,已服务众多客户。其技术逻辑与华为的工业智能化路径不谋而合——唯有高精度制造,才能支撑高复杂度应用。
结语:从“机器替代”到“生态共赢”华为与优必选的合作,不仅是中国技术企业“强强联合”的典范,更揭示了工业智能化的深层逻辑:从底层材料到终端应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需以技术硬实力为根基。当人形机器人迈向千亿级市场,杭州升恒科技等企业的高精度检测方案,正成为制造业升级的“质量守门员”。
未来,随着机器人对磁性材料、精密元件的要求持续提升,中国智造的核心竞争力将愈发凸显
——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每一微米的精度掌控。
#人形机器人 #工业智能化 #中国智造 #磁性材料检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