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项目上,中国有了其他选择,西伯利亚2不再是第一要务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早已官宣贯通,如今却不见启动。西线合作刚刚敲定,正式动工仍需磋商。中俄能源产业进一步战略合作遭遇停滞。
与文莱续签“一带一路条约”,在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中深得中东国家青睐。一向“两条腿走路”的中国,面对潜在危机从容应对。并借此向世界宣告:与俄罗斯合作,不再是中国能源领域唯一选择。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忽略俄罗斯的重要性。毕竟目前中俄关系密切,在能源合作领域,两国间有着长远规划。
“西伯利亚1号”,在去年12月由中俄两国共同宣布“完成连接”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现在已经完成全境连接。只待细节磋商完毕后,便可开始运转。二期合作项目,也已经开始筹备。
当然,只要涉及到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合作就不可能一帆风顺。比如去年由两国元首共同敲定的“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工程,则是在建设上出现了卡顿。
先说已经完成建设的一号线。从现实意义来说,它将为中国提供大量优质天然气资源:俄罗斯专家估算,“西伯利亚一号线”全线投产通气后,理论上每年可以往中国输送的液化天然气总量,高达380亿立方米。
至此,因为美西方势力联合封锁而越走越近的中俄两国,又一次实现了互利共赢——中国拓宽了能源进口渠道,大大减轻了在能源方面对中东的依赖。有了这个筹码,“一带一路”在中东地区的推进压力骤减。
而俄罗斯更是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找到了中国这个天然气大客户,更借此有效应对能源制裁,打击了美西方势力的嚣张气焰。
接下来我们说二号线。
如果说一号线是中俄之间互利共赢的标杆,那么这二号线的建设进程,则可以视作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博弈。
早在去年5月,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就曾对外宣布,莫斯科和北京将很快签署“西伯利亚力量 2”天然气管道建设合同。但是到到目前为止,中俄双方针对这个项目,均不再有进展传出。
谈判为何陷入停滞?根据《莫斯科时报》的说法,是因为价钱没谈拢。按照他们的表述:中国要求俄罗斯提供廉价优质天然气。对于俄罗斯来讲,中国的报价低于市场价,所以他们无法接受。
但是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样操作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失去了欧洲市场。换言之,在天然气出口方面,中国是俄罗斯所能选择的最优质合作伙伴。中俄天然气贸易,现在是显而易见的买方市场。中国首先考量自身利益,是无可指责的。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中俄天然气贸易工程,东线迟迟不投产,西线更是陷入僵局,那么中国的能源安全如何保障?关于这一点,根本用不着担心。确保能源安全,中国早就经略布局。
一是中东地区。新年尹始,中国天然气行业在与阿拉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收获了一个大订单——
2025年1月上旬,阿联酋能源公司ADNOC Gas宣布与中国开展合作。中石油管道局力挫韩国、日本等竞争对手,拿到了总共181公里的管道建设工程。据估计,如果这个项目顺利完工,那么每年能够提供的天然气产量可以实现翻番。
这毫无疑问是中国的新机会。试想,如果阿联酋未来有扩大天然气出口的意愿,是会将目光头像一些从未合作过的国家,还是合作过的中国?
除了阿拉伯世界外,中国拓宽渠道的对象,还有东盟。
日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莱续签“一带一路”合作计划。在刚刚发布的联合申明里,中、文双方就海上天然气勘探工作达成了最新协议。
一旦中莱联合勘探有所收获,中国天然气进口就又多了一个来源。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等于给中国能源安全上了一把保护所。
综上所述,中俄“西伯利亚2号”计划虽然很有潜力,但中国已经不急着同俄罗斯达成协议了。在过去的数年间,我们已然完成全球布局,实现去蓬勃发展。这样的中国能源行业,根本不需要看别国的脸色行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